為精神世界買單 內容付費市場迎黃金時代
近日,被稱為“唐朝反恐故事”的火熱網劇《長安十二時辰》迎來大結局。潘大沫成為搶先看到劇集的觀眾之一,為此,她在網站上續了會員費。
34歲的潘大沫是一名白領,也是一名“劇迷”。“3分鐘的廣告對我來說是種折磨,而且我特別討厭被朋友圈看過的人劇透。”潘大沫說。每年她要花1000元左右成為不同網站的會員,追劇集綜藝,訂閱付費課程。
在中國,像潘大沫這樣的青年人數快速增加,成為購買優質內容的“付費一代”。他們聽正版音樂,訂閱付費知識課程,為搶先看網劇全集成為視頻網站會員。
國家版權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版權產業規模達7423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用戶付費規模接近3686億元,同比增長15.8%。
“要是在幾年前的話,我肯定不會花錢買這么多會員資格。”潘大沫在一家互聯網企業工作,她對互聯網的發展深有感觸。“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剛開始有很多免費的影視和音樂資源,大家都習慣了免費。”
隨著網絡平臺優質內容的增加,高速增長的付費會員市場勢不可擋。中國互聯網協會表示,截至2018年,中國已有超過一半的網絡視頻用戶為付費用戶。相比免費用戶,付費會員擁有的特權包括高清內容、會員特供內容、提前看、免廣告等,在支持的設備數量上也沒有過多限制。
“年輕用戶是互聯網的核心,他們更愿意為優質內容付費。大家的知識版權意識不斷提高,未來繼續打造精品化、創新化的劇集,提供更優質的版權內容成為趨勢。”愛奇藝副總裁戴瑩說。
與網絡視頻相比,愿意為網絡音樂付費的網友數字也很可觀。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音樂市場規模達到226億元,同比增長29%,用戶規模達5.76億人。
“數字音樂正版化是大勢所趨,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政府層面的倡導、音樂平臺的推廣、用戶版權意識的提升、移動支付條件的改善等。”網易云音樂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中國政府持續加大盜版打擊力度。在去年開展的為期半年的“劍網2018”專項行動中,各級版權執法監管部門刪除侵權盜版鏈接185萬條,收繳侵權盜版制品123萬件,查處網絡侵權盜版案件544件,其中刑事案件74件、涉案金額1.5億元。
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龔亞麟在國家知識產權局2019年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十年來,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明顯提高,尊重知識產權的文化風尚日趨向好。
中國的內容付費市場正在逐漸進入黃金時期。對于越來越多尊重知識產權的年輕人來說,精神世界不能將就,一切讓精神愉悅的優質內容都值得消費。(記者 邵美琦 謝昊 殷曉圣)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