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空心思推廣軟實力 “價值觀外交”忙壞日本官員
近日,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月初的中國之行表示“關切”,日本隨即發表談話要他保持中立。雖然日本的和質疑很快遭到潘基文的駁斥,但這顯然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力推“價值觀外交”“俯瞰地球儀外交”的一條“政績”。安倍上臺以來,日本外務省增加經費、增設駐外使、編寫就歷史和領土問題的多語種辯論專用教材,派駐海外的日本外交人員也紛紛開始“主動外交”。不能否認,日本在海外的國家形象比較正面,日本文化也被廣泛認可,這其中有日本忙碌的結果,但他們在歷史等問題上的辯解、拉票,并不全被人看好。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截至去年6月,日本在全球50多個國家還沒有常駐大使,日本的目標是將大數量增至與英法兩國差不多的150個左右。今年1月,日外務省為推動“主動外交”,決定在馬爾代夫以及中亞、加勒比海等地區增設8個駐外使。
日本派出的可謂百里挑一。日本青年人要成為要經過嚴格的國家公務員錄用綜合職考試、外務省專門職員錄用考試等。國家公務員錄用綜合職考試每年只有大約二三十人通過,據外務省公布的資料,2012年的合格者僅25名,其中女性6名,只有這些人才有資格被選派為駐外。日本多來自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且以法律專業畢業生為主。在日本社會上流傳著“要想成為,最好上名校部,外語還要好”的說法。
外語不佳曾讓日本一些老無法順利開展工作。2013年6月,因毛里求斯駐聯合國大使對日本司法制度提出,當時日本駐聯合國大使上田秀明時英語不流利被人嘲笑,一怒之下這名年近七旬的對眾人吼道:“不要笑,你們為什么笑?閉嘴!”不少日本網民批其“傲慢和”,并要求日本高級外語必須過關。
日本外務省為提高在領土、歷史等問題上的外語辯論能力,前不久決定制作46種外語的專用教材,讓在海外與人辯論或參加電視節目時有應對的“回答模板”。按計劃,外務省將先做完英、中、韓、俄等語種的版本。
圍繞問題、日本與中韓等鄰國的領土問題,日本駐歐美國家的大使有計劃地在發表文章,強化日本的所謂主張。日本不僅搜集情報,而且注意當地的輿情。日本《朝日新聞》曾報道說,日本駐德國法蘭克福的總認為德國某報記者寫的文章“偏向”中國,還找到。
日本的錯誤言論時常被人糾正。去年2月,圍繞中日領土爭端,中國駐英國大使明當眾駁斥日本駐英的錯誤言論,并敦促日本要學習和遵守國際法。日本一直想以交會費多為由在聯合國扮演大國角色,爭取當常任理事國。過去曾有日本年輕說日本交聯合費多,卻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的國家交會費少,卻很大。這些奇談怪論也遭到其他國家的駁斥,日方承認無理。
位于廣島街6號的日本駐德是蒂爾加滕區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乳白色的館舍被郁郁蔥蔥的樹木圍繞。8月初,為紀念日本核爆打擊70周年,日本駐德舉行音樂會,有德國聯邦議院副等到場。日本還在公園舉行敲和平鐘活動,在美泉宮舉辦“廣島—長崎”展覽,吸引了很多德國。這些活動的主題是和平,但也對德國強調“日本是二戰的者”。
2011年6月,德國與日本簽訂《友好通商條約》150周年之際,日本皇太子德仁曾訪問,并在花園栽了一棵櫻花樹。在德國東亞問題專家夫羅里揚·盧佩看來,100多年來,日本一直在德國展示大國風范,“依仗強大的經濟力量、獨特的文化和與一致的價值觀,在德國的日本曾顯得游刃有余”。如今,“與中國競爭”成為日本駐德國的主要任務。特別是在島嶼爭端上,日本常通過發聲。2014年1月21日,日本駐德國大使中根猛在《法蘭克福匯報》上發表文章,竟然一面為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做,一面“日本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出了貢獻”。
日本駐德有撰文尋求“歷史理解”的傳統。2005年4月,時任日本駐法蘭克福總曾在德媒撰文,稱日本人只把自己“視為戰敗者”,而“沒有視為兇手和責任人”。由于國際總把戰后德日兩國在面對歷史問題時的表現做對比,德國《商報》曾評論說,“日本討厭與德國進行比較”。
安倍2013年1月訪問印尼時提出“價值觀外交”。日本是印尼最大的債權國,兩國在基建方面合作廣泛,日駐印尼十分在意雙方的合作。據《雅加達郵報》報道,今年初,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部長安德里諾夫曾在臉譜上爆料稱,日駐印尼大使谷崎泰明告訴他,如果印尼取消與日本合作項目,可能給兩國經濟和合作造成不良影響,“他當時多少有點的意思,但我必須站在印尼人立場上說話”。谷崎去年底為兩名退休的印尼雇員發了章及由首相安倍晉三親筆簽名的狀,此舉受到很多印尼人的好評。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認為,日美歐三角中,日歐關系最薄弱。日本駐歐洲為此積極組織與當地智庫的交流。今年初,《環球時報》記者參加了在英國國防智庫皇家三軍聯合研究所舉行的第二次日英戰略對話。日本在會議上的多傾向于描述中國崛起的,以及英國乃至歐洲與日本安全戰略合作的重要意義。日本駐比利時大使兼常駐北約代表在展望美國、歐洲和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關系時表示,這些國家面臨共同的安全挑戰——俄羅斯和中國。為了推安倍的“價值觀外交”,該大使甚至鼓勵英國重回印度洋,并歐洲學者說“中國導彈射程已覆蓋整個歐洲”,暗指中國對歐洲的比對美國更大。不過,對這樣聳人聽聞的說法,歐洲學者大多只是姑且聽之。
安倍訪問印尼時,《環球時報》記者參加過日本舉辦的記者會,感覺日本外語水平都不錯。記者提出要安倍講話英文稿,對方也在約定的時間發送至記者郵箱。
在德國的日本,給人的印象是待人接物非常有禮貌,也很有耐心。他們平時積極與德國地方開展各種活動,如在杜塞爾多夫舉行的日本節,每次都能吸引近百萬人參加。日本節創辦于200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外日本文化節慶,其間還放日本式煙火。不過,隨著2011年杜塞爾多夫開始舉辦中國節,日本節的影響力有所下降。
日本駐外經常在網站和社交上發布有關日本文化活動的信息,很多活動都吸引大量當地參加,潛移默化地推廣了日本的“軟實力”。日本駐印尼副大使離任前出版了印尼語版《了解日本》。日本還積極推動印尼學生赴日留學,日本駐印尼稱,日本將從2016年起為印尼高中畢業生提供赴日深造學金。目前印尼學習日語的人數僅次于韓國和中國。
駐外在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及各種中心、協會的配合下,把日本民間外交搞得也很好。日本德國中心已有30年歷史,據稱,德國還有近60個德日協會。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日本已敲定在倫敦、紐約以及巴西圣保羅開設宣傳日本歷史和文化的“日本屋”,然后再考慮向東南亞國家和中國推廣。當然,并不是所有日本文化都在海外受到青睞。很多國家和非組織對日本殺鯨和食鯨文化十分不滿,綠色和平組織曾將死鯨抬到日本駐外。
說到日本的飲食文化,日本料理也想在外交中發揮奇效。廚師被稱為“料理”,也要經過嚴格的選聘。2014年一部名為《大使的料理人》的日本電視劇講述了一名廚師,靠著高超手藝,讓大使在宴請越南時贏得好感,最終順利完成談判。 (環球時報駐日本、英國、印尼、德國、美國記者 孫秀萍 孫微 莊雪雅 青木 李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