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心”與“塑形”之路
演訓場上,某旅黨員楊初格西(右二)帶領官兵沖鋒。焦明錦 攝
誰可以成為下一個黨員
子夜時分,第71集團軍某旅警衛勤務連上等兵李阿龍,敲開指導員王昱蘇的門,遞上了連夜趕寫的《入黨申請書》。
對于李阿龍來說,遞上這份《入黨申請書》的背后,還有一段心路歷程。
作為大學生士兵,李阿龍帶著提干的夢想參軍入伍,一路拼搏,各項訓練成績在同批戰友中名列前茅。去年,班長鼓勵他申請入黨,遲遲不見他的動靜。
私下和戰友聊天,他說出了自己的顧慮:“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后,要經常寫思想匯報、參加學習培訓、完成各種臨時性工作,占用備考時間,影響提干準備!
前不久,機關下發關于大學生士兵提干的相關通知,李阿龍仔細對照發現,自己如果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或者入黨積極分子,不符合提干要求。
于是,他連夜撰寫一份《入黨申請書》交給指導員,那天晚上,指導員和李阿龍聊了很久。李阿龍也明白了指導員強調的重點:入黨動機源自內心的信仰,不能落入自我設計;只有明白入黨初心,才有資格對黨許下“誓言”。
誰可以成為下一個黨員?這是一道“選擇題”,更是一道“必答題”。
榴炮二連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那次發展黨員,經過層層推薦,作為黨員發展對象的六班班長粟一航和一班副班長段雨聲同時入圍。
入黨指標只有1個,究竟發展誰?在官兵看來,粟一航占有“崗位”優勢,應該會得到“照顧”。就連粟一航也覺得,自己成為預備黨員“理所應當”。
沒想,結果出人意料:連隊黨支部把這個指標投給了段雨聲。
結果公示,官兵先是詫異,接著越想越明白。
對比兩人的工作表現,粟一航擔任班長后,積極性有所下降,面對矛盾問題,時而還會發些牢騷。段雨聲雖然是副班長,但作為連隊瞄準手專業負責人,善于創新組訓方法,管理又有招數,還帶出了一批業務骨干。
“以往,一些基層連隊發展黨員時,常常會結合骨干任職身份優先考慮,把入黨審查變成崗位排序,無形中降低了入黨的門檻、弱化了黨組織的威信!闭勂鹚谝缓降穆溥x,該旅組織科科長侯建感觸良多。
在侯建的辦公桌抽屜里,放著厚厚一沓黨員隊伍建設調研材料。隨手翻閱,記者看到,其中有一段文字被“加粗”標記:近年來,出現了一些違規違紀被處理的黨員……
交談中,侯建把這類黨員歸納為:忘戰懈怠的“稻草人”、缺乏信仰的“空心人”、得過且過的“小和尚”等10種“個別人”!斑@些人,既有當初入口把關不嚴的原因,也有后期教育管理不到位的責任!彼f。
回顧多年來的組織工作經驗,侯建深刻感到,黨建工作的相關規定很多,但有的基層單位在落實過程中,只是單純地把這些制度規定當成“武器”,而沒有裝填上較真碰硬的“火藥”,導致不少好制度在落實過程中“流于形式、走了過場”。
“入黨前考察、入黨后考評、經常性考核和關鍵時考驗,這‘四考’既包含具體的方法招數,也有獎懲激勵措施。就好比給黨員管理制度裝上了‘火藥’,使制度治黨真正落實到每一級組織、每一名黨員!
記者翻開《黨員“四考”實施細則》看到,僅入黨前考察,就明確了“考察入黨動機是否純正、政治面貌是否清白、教育培訓是否嚴格、發展程序是否正規”等4類情況28條細則。
對黨員發展進行規范,確保各級黨組織做有標準、干有依據,才能嚴把黨員發展“入口關”,確保黨員隊伍的源頭純潔可靠。
“考”不是終點,成長始終在路上
看到“公示欄預備黨員名單”里沒有自己,裝步二連下士魏強心中有些失落和不服氣。
魏強覺得,自己在義務兵期間表現雖然一般,但近2年沒有辜負連隊期望:主動申請去教導隊歷練,軍事素質排名從倒數躋身前列;當班長帶新兵,負責班里各項工作干得有聲有色……
讓魏強沒想到的是,入黨考察沒通過,連隊竟然還安排他代理七班班長職務,執行野外駐訓及實兵演習任務!安蛔屛胰朦h,就是不認可我的能力,為啥又讓我去代理班長?”
對于魏強這個從“刺頭兵”成長起來的年輕骨干,指導員陳文鵬十分了解:“有能力有潛力,但是還不夠成熟,遇事易急躁!
“一定要讓他把短板補齊、把基礎打牢靠。”陳文鵬一方面安排培養聯系人,繼續對魏強進行教育幫帶,另一方面賦予他新的任務加以考驗。
多培幾層土,才能讓種子扎根更深。
4個月后,魏強帶領七班圓滿完成野外駐訓、考核檢驗、對抗演習等任務,同時也以更加沉穩有效的工作方法得到黨支部認可,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考’不是終點,重要的是幫和教。”在該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李曉鈺看來,黨員“四考”是黨管黨員的具體措施,最終目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新黨員多勉勵、老黨員多鞭策,“只有每一名黨員都時刻在思想淬煉、黨性修煉、能力錘煉、作風歷練中不斷成長,整個黨員隊伍的面貌才能煥然一新。”
有著11年黨齡的教導隊四級軍士長喻國洋,心中一直有個“結”。
入伍15年來,他曾多次獲得比武名次,2次被集團軍表彰為優秀“四會”教練員,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士官,圓滿完成上級演訓任務數十次,卻始終沒有立過一次功。
自己分析原因,這個臉龐黝黑的高大漢子漲紅了臉:“我一直認為,當兵就得‘野’一些,只要軍事素質過得硬,其他的不重要……這也導致我經!箦e不犯、小錯不斷’,民主測評通不過,4次與立功失之交臂!
喻國洋的心結,也讓教導員楊川十分糾結。
對于這個軍事素質突出、但個人作風不夠過硬的老黨員,楊川私下里說也說過、批也批過,甚至有幾次想在公開場合“黑下臉訓他一頓”。但顧及他是老同志,話到嘴邊又咽回肚子里。
黨員“四考”,給了楊川期待已久的“東風”。
那次,依照入黨后考評要求,楊川組織了一次民主測評,并且提議讓喻國洋擔任唱票員——站在臺前,連續念出好幾票“喻國洋基本合格”時,這個平日里“嘻嘻哈哈”的老兵,額頭上冒了汗。
在隨后召開的“黨員互評會”上,大家“真刀真槍”、見人見事揭短亮丑。
“個人能力素質過硬,但長期在單位建設上缺位”“表率作用不強,嚴人不嚴己……”面對戰友的批評,喻國洋如坐針氈。
“組織培養幫帶我,自己不能不爭氣!”打那以后,喻國洋像變了一個人,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臟活累活搶著干,精神狀態和實際表現進步明顯。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去年年底民主測評,喻國洋如愿以償榮立三等功。
抓在日常,可見“滴水穿石”之功;嚴在經常,可見“金石可鏤”之效!翱肌边在繼續,一張張“黨員名片”越擦越亮。
共產黨員就是在困難前面,要副擔子挑在肩上的人
偵察營上等兵周懂權,對那次對抗演習記憶猶新。
當時,連隊負責滲透到“敵后”抵近偵察。連長宣布任務時,周懂權聽到了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我是黨員,讓我來!”
循聲望去,人群中一只手臂高高舉起,身為黨員的班長涂子恒第一個報名,主動請纓深入“敵后”。
這是全旅改革轉隸后的第一仗,所有人都看得很重。
4天3夜,涂子恒帶著2名隊員晝夜潛伏在藍軍后方,餓了就啃幾口壓縮餅干,渴了就喝幾口冷水。夜里氣溫驟降,一名身材單薄的隊員堅持不住,涂子恒守了他一夜。
指揮所、炮陣地、停車場……戰斗打響后,涂子恒帶領的小組準確上報30多個目標,為演習勝利奠定了基礎。
當勝利的號聲吹響,涂子恒走出灌木叢,連長唐哲一把抱住了他:“你們真是好樣的!”胡子拉碴的涂子恒摸著臉上、手上被酸棗刺劃出的血痕,咧開嘴笑了。
帶頭是無聲的號召,是最有力的動員。
當年年底,涂子恒被集團軍表彰為“新時代王杰式好戰士”,他的故事在這支部隊的座座軍營流傳,被一個個教育課堂生動演繹。
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在這個旅,黨員“四考”制度推行以來,每逢執行急難險重任務,“我是共產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不怕難”成為最響亮的口號,一個個共產黨員“站在排頭不讓、扛起紅旗不放”。
在合成二營裝步三連,一張去年拍攝的“黨員突擊隊”隊員合影照格外引人注目。
這個有著“抗洪搶險先鋒連”榮譽稱號的連隊,接到“對藍軍實施包抄”任務后,黨員們紛紛報名參戰。最終,9名黨員臨時組成“黨員突擊隊”,負責為全連開辟通路。
“通路全長近2000米,需伐樹清障……”凌晨4點,突擊隊旗下,9名黨員參加完任務部署會,將珍藏的黨徽取出,端端正正佩戴在胸前,隨即攜帶10公斤重的油鋸,趁著夜色出發。
經過近5個小時的奮戰,突擊隊完成了開辟通路任務,隊員們全都累得坐在了地上。
上等兵胡國豐至今記得,黨員吳桂圓滿臉通紅地坐在路邊,脖子和臉上沾滿木屑,在朝陽下散發著不一樣的光芒。
后來,胡國豐和全連戰友一道,沿著這條黨員突擊隊開辟的通路,一路攻堅克難,在對抗演習中贏得了勝利。
什么是共產黨員?在這個旅,官兵們有一個共同的回答:共產黨員就是在困難面前,要副擔子挑在肩上的人。
抗疫期間,家人在親屬群內轉發謠言,黨員王東敢唱“黑臉”,主動反駁辟謠講解政策;轉業當前,家庭有現實矛盾的黨員祝康康因組織需要,毅然克服困難,留下繼續培養技術骨干……
一名黨員一盞燈,擎起盞盞燈,就能匯成一片星海。如今,大學生畢業士兵李阿龍重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用凝重的筆力寫出“不管能否提干,我都志愿入黨”;班長粟一航已成為黨員,正朝著新的目標出發。(陳利)
- 標簽:點名軟件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