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戰士叫來3位戰友一起抱起3歲女孩遺體:幻想她睡著了
6月5日晚上,一名戰士在“東方之星”船艙里發現了一具幼童的遺體。后經確認,這名遇難者是此次客輪翻沉事件中最小的一位,年僅3歲。
雖然小女孩不重,這名戰士還是叫來另外3位戰友,一同輕輕地把小女孩抱起來,安放在船艙過道上。“心里好難受。”這位年輕的戰士放下孩子的時候,心里還幻想著“小女孩只是睡著了”。幾名戰士輕輕地離開,“生怕驚擾了她”。
搜尋到這名女童的戰士叫柴毛毛,是廣州軍區某舟橋旅的戰士。柴毛毛今年21歲,廣西人,個頭不高,皮膚黝黑,說起話來聲音輕輕的。這個平日寡言、極其普通的戰士從6月4日晚上開始,持續工作了兩天兩夜,“沒有合過眼”。6日晚上8點半,他跟著戰友從搜尋現場撤回駐地時,身上的汗酸味透著迷彩服散發出來。他說,“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洗個澡,再睡一覺”。
柴毛毛和大部分80后、90后戰友一樣,第一次執行這項特殊的任務——搜尋和護送遇難者遺體,這也是他們首次場景。一位名叫陳梁的現場指揮員說,在這次任務之前,部隊給戰士們做了心理疏導,并且指導他們如何遇難的遺體。盡管已經有思想準備,柴毛毛起初“心里還是挺害怕”,嚇得身體發抖,但他還是努力工作著。最后一晚上,他和戰友一起搜尋到50多具遺體。進入船艙之后,他們挨個房間仔細搜尋,生怕遺漏任何一位遇難。
恐懼是一點點從他心里消退的,“把遇難者當成自己的親人”的暗示占據了心理上風,這也是部隊教給戰士們疏導心理的方法。另一位名叫杭興武的戰士說,“只要我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就不怕了”。
在輪船扶正之前,遇難者遺體被潛水員帶出水面。一位名叫徐曉龍的潛水員在輪船第二層甲板發現一位遇難者,但遺體被房間里的床板等東西牢牢卡住。先后嘗試3次,徐曉龍試圖將那位遇難者帶出,但又“不敢用力拉拽,怕把身體損傷了”。他心里著急,“恨不得把床拆開”,但手上仍然小心翼翼。
最年輕的潛水員隋曾將一個男孩的遺體抱在懷里帶上平臺。這個年僅19歲的潛水員對著那個遇難的孩子說:“別怕,我已經把你帶出來了,你快回家了。”
在船艙里搜尋遇難者的戰士,通常會小心翼翼地抱起或者扶起遺體,直至三四個人配合著將其托舉到擔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