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失去了話語權嗎?
唐家三少仍是雷打不動吸金第一名,《擇天記》網劇煳了,閱文集團上市飄紅了,《全職高手》動畫版火了,網文IP到底值不值錢討論了一整年。2017年,網文江湖并沒有誕生新標桿,但還是最熱鬧的一片領域。
網文崛起成為中國影視的強力資源之后,迅速在2017年顯出了頹勢,“網文頭部IP+流量明星”的影劇流行公式大部分只收獲了口碑的失敗,播放量再高也沒有一部成為《瑯琊榜》級別的爆款。
2017全年播放量最高的IP劇前十名中,《擇天記》是唯一的男頻網文IP。但這部從貓膩跳槽騰訊開始寫第一個字就宣布要投拍的大制作,以大神貓膩+明星鹿晗+騰訊背景的強力組合,最終只是無聲無息播放了事,相比前一年《誅仙青云志》的惡評如潮并沒有本質提高。
對這種失敗,閱文掌門人吳文輝給出的解釋是:“因為下游的話語權太強,更多看它的知名度,沒有看內容。”影視劇制作方對IP的追逐,流量是第一位,而內容的挖掘并不令人滿意。
整個2017年,我們并沒有收獲任何一部稱得上標桿的中國玄幻影視劇。網文玄幻小說散漫、升級的慣常模式,對于影視劇來說其實是硬傷。相比2017年熱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孤芳不自賞》等女頻IP,男頻以玄幻為主要題材,根據《胡潤2017年原創文學IP價值榜》,前十名中玄幻題材就占據7席,這對影視制作的要求無疑更高。還未的張黎導演、楊洋主演、天蠶土豆原著的《武動》,張黎曾放話說要樹立中國玄幻劇的標桿,從目前的宣傳片來看,我們也不大有信心。
網絡文學是要失去話語權了嗎?其實本來就未到這一步。目前國內排名前五的網絡文學公司分別是閱文集團、掌閱科技、阿里文學、中文在線和百度文學,除阿里與百度外均已上市,頗受追捧。但從營收財報來看,掌握最多頭部IP資源的閱文,IP版權收入也僅占不到10%。網文作為影視行業的上游,這個比例并不理想。
連載更新、按字付費仍舊是網文網站乃至大部分作者最主要的收入模式。無論是付費閱讀還是版權經營拓展,從目前來看,都未有實質性突破。傳統連載之外,2017年對話體小說受美國Hooked影響也出現很多中文app,但前景未卜。
從全世界范圍看,網絡文學一枝獨秀是中國獨家現象,這是中國特有的出版和互聯網發展的雙重落差造就。網文網站格局,從早期的起點為首多國爭霸,到后來BAT三足入局,再至掌閱的異軍突起,以2017年11月“網文第一股”閱文集團上市為截點,以起點為首的閱文集團仍舊是最大的網文。年中閱文集團大會上,赫然出現了“無敵,真的太過寂寞”這樣的宣示,哪怕2017年起點大神仍在繼續跳槽,月關、奧斯卡以及天蠶土豆相繼離開,頭部大神作者有能力尋求更大度和宣,但基本的網文江湖格局仍未改變:男看起點,女看晉江。
2017年并沒有誕生任何現象級作品,相應也并沒有誕生任何領導級的新類型文、新的網文大神。
玄幻、仙俠、歷史、都市等熱門題材仍舊占據2017年的流行類型榜首,網文新類型誕生,已經幾年沒有開發出新類型了。此前《全職高手》的紅爆現象,更多是對游戲類題材的一種補償性爆發;如《美食供應商》重振美食文這種“一部書盤活一個類型”的現象,也沒有出現。《人民的名義》熱播之后,傳統大類文也并沒有跟著再度火爆。
2017年最火的新類型或許要算“奶爸流”,穿越成軟萌奶娃的爸爸這個線可以說相當佛系,是因為網文主力受眾終于結婚生子了嗎?略微火爆的新類型文或許要數“直播文”:將最流行的直播模式融入打怪升級,娛樂居多,寫作難度高,佳作《全人類》頗受好評但目前已太監(指連載斷更,編者注),《大唐西域直播記》則繼續開發萬年IP西游記。都市娛樂文繼女頻熱門瑪麗蘇類型之后也到了男頻,從前年《文藝時代》華娛文熱門之后,今年《最佳影星》、《娛樂星工場》《未來天王》等一大批新晉穿越杰克蘇男星登場了。
網文大神的排行榜基本沒有變化,大神們基本不創新,只守成。唐家三少仍以破億元收入雄踞網絡作家富豪榜榜首,天蠶土豆、我吃西紅柿、月關、骷髏精靈、奧斯卡、夢入神機、辰東等緊隨其后。小白化的文風傾向在2017年仍舊占據主流,唐家三少在采訪中坦陳:“我最主要的讀者,一直都是 8 歲到 22 歲這群人,最關鍵的是要抓住他們。”這一旨被貫徹在了很多人氣旺盛的大神筆下,一個直白的是,網文對文字要求最高的是歷史文,但賣得最好的歷史文作者一直是最小白化的月關。
網文類型在趨于固化的同時,“雜交化”創新成為破局的一個熱門選擇。在熱門題材中加入最新的套,成為老酒翻新的新招數,這在2017年的網文中體現得也格外明顯。
類似當年《縹緲之旅》建立修真小說的體系規范、《庶女攻略》開創庶女流宅斗文新天地,這種基礎類型的開發基本殆盡,雜交成為必然,如《全人類》西幻穿越X科幻直播,《顧道長生》修真XX都市,《歷史粉碎機》歷史穿越X無限流,《極道天魔》靈異驚悚X仙俠X無限流,《神藏》鑒寶X修真……其中無限流作為一個快穿(快速穿越,編者注)模式,更成為萬用法寶,早期以主神世界影視任務流為核心的無限流門派,拓展到玄幻仙俠歷史言情等各大類型的穿越世界中,成為作者與讀者都能接受的一個寫作套,也更加劇了雜交化的趨勢。
《全職高手》動畫版無疑是網文動漫化之后評價最好的一部,2017第一季豆瓣評分8.1。之前的腦洞仙俠作品《從前有座靈劍山》,連續兩季動畫版口碑持續優良。而原著更知名的《斗破》、《斗羅》等的動畫版,也在2017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至少比影劇版要強得多。
成本更低、話語權更強,也無疑更能詮釋IP原作的內容。網文進軍國漫界,攜超高人氣與相對較高的制作成本,對國漫界來說未嘗不是好事;對IP原作來說,無疑也是目前比直接改編影視劇更好的增值途徑。
去年,中國電視劇行業誕生了《人民的名義》、《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這樣的優秀之作,這些渾身散發著男性荷爾蒙的作品告訴我們,隨便去起點晉江買個網文IP,就能忽悠一大幫無腦觀眾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了。
作為湖南衛視2017年的開年大戲,《孤芳不自賞》創造般地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演員評價體系——“摳圖般的演技”。男女主教科書般的尬演,編劇拗劇情、隨意觀眾智商的作死行為,讓網文IP+鮮肉小花的模式,在2017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猛烈一擊。
《醉玲瓏》拉來了劉詩詩和陳偉霆兩大流量擔當,也沒能蒼白的收視率。瑪麗蘇小言試圖家國天下,可其中要表達的思考卻超不過一個天涯網友。如果你能看懂這環環相扣的糟糕業態,就知道不管是主演還是劇情本身,該IP其實撲得相當有邏輯。
更可惜的是李歆的《獨步天下》,原作與《步步驚心》、《夢回大清》并稱為“清穿”小說三座大山,2006年開始連載,收割了多少少女心。十年之后,同名電視劇姍姍來遲,這期間,經過《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四海八荒一大波瑪麗蘇的狂轟濫炸,吃瓜群眾對于過氣的套早已失去了興致。
為了制造流量,制片方們不惜在品宣軟文中插入一個又一個生硬的概念,比如“大女主”——由《楚喬傳》(原作名《11處特工皇妃》)一手炒紅的熱詞,然而,不管趙麗穎們如何入地打怪升級,所謂的大女主依然逃不過“所有男人都愛我,所有女人想害我”的俗套無趣。
罵聲一片,但爛劇還是像剎不住車般嚴格保持隊形,每個月總能有那么一兩部辣眼神雷出來刷新我們的下限,這讓言情IP在2017年的整體淪陷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宿命。
IP劇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對網文原著的過度依賴。大小公司都在忙著“全IP”雞血模式,仿佛“IP在手天下我有”。閱文拿下500個網文IP,有妖氣簽下400個網漫IP,甚至有大神作者還沒有開始寫,就有人搶著預訂他的下一部作品。
既有原著龐大讀者群對改編劇集的期待,又有粉絲群體對自己愛豆的各種非追捧,“網文IP+流量生/旦”的模式早被默認為是貴圈的最佳套。
但,就好比反派有伏地魔和光頭強的區別,除開《瑯琊榜》等少數精品,大部分IP劇都撲得正面朝下。資本促成了IP和影視聯姻,卻不在意十字坡賣的是不是人肉包子,只要賺錢就好。
書粉們長大了,觀眾們變挑了,花錢是小事,感覺自己的青春被糟蹋才是接受不了的。
影視劇如此,作為其上業,2017年女性網絡小說繼續在平庸的世界里重度貧血:不但沒有誕生出任何新的類型文種,在舊有題材的開拓上,也是一片荒蕪,導致縱觀全年,我們竟然湊不齊幾部代表作。
算上2016年年末完結的作品,能給我們的閱讀增添一番多巴胺效果的大約有這么幾位——
《制霸好萊塢》,作者御井烹香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奉獻了娛樂圈文的標桿之作。
《寡人無疾》,君的每部小說都腦洞大開,在宮斗文、種田文的叢林中是一股,沒有作妖的女主、沒有腦殘的男主,只有一起攜手奮斗的未來,把一部冷宮皇子成長為一代明君的傳奇娓娓道來。
還有,權謀宮斗《千山記》,穿越《汴京春深》,江湖情仇《有匪》,靈異懸疑《西出玉門》,科舉種田《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系統快穿《炮灰攻略》《白月光系統》,都市愛情《一座城,在等你》……
起點女頻代表大神吱吱的新作《慕南枝》,依然是屢試不爽的逆襲,打開冰箱,全是剩菜,越過山丘,不見大海。在利益的刀刃上滾過后,網絡小說的作者們早已失去了解構、和創造的勇氣,甘于用俗透了的故事和情節向資本獻媚。當無泛濫的套向你大面積襲來時,你總有一種特別深沉的沮喪感。
在IP的消費狂潮中,真正讓人遺憾的正是網絡寫作開拓的:既然躺著就能把錢賺了,站起來思考就顯得毫無必要。
2017年不得不提的一個關鍵詞,是“佛系”。佛系改稿、佛系追星、佛系養蛙……就連女性言情界,也異軍突起了一股:佛系科舉文,而且基本是男主角。
不能說之前沒有女性作者寫的科舉文,但都不太成規模。比如哈尼大木寫于2015年的《五年科舉三年模擬》,女主角穿越到架空大唐,文理同行男女平等考科舉,但很快就斷更了。而女尊文如明月曉軒的《山河賦》,也有科舉情節,但不是主線。
另一個科舉文富礦是紅樓夢同人。基本只要穿成了林家/賈家/薛家的男丁,改變命運的首選,都是科舉。如使曹公復生,看著篇篇都安排賈寶玉去考科舉中進士入翰林當閣老,行遍他筆下的祿蠹之事還沾沾自喜,估計也得氣。
要說科舉文被寫成了“考公務員文”這一小熱門,不得不提曲流水寫的《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
此文雖然講的是經濟,但卻徹徹底底是一篇種田文。節奏舒緩文筆嫻雅,基本沒有太多戲劇沖突,主角的戲劇需求也特別簡單而正統:科舉興家,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
女主顧青云性轉穿越為男兒身,靠現代人對考試的熟練度,從技術官僚一做到了禮部左侍郎,授太子太傅,最后搞了個文臣最高謚號:文正。業余生活還當了個話本大手,掙錢和推進社會進步兩不誤。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穿越女都熱衷于搞風搞雨,即使穿成了二門都出不了的閨秀,也要養人馬搞情報,往往和皇權更迭糾纏不清。
《農》的女主雖然穿成了“東華門外唱名”的好男兒,卻基本沒有對古代社會的既有價值觀做任何(包括接受了包辦婚姻),屬于不但了還得特別好的類型。
這種不爭不搶佛系做官的風格,也算帶紅了晉江男主言情的考科舉風潮,如《穿到明朝考科舉》、《科舉興家》、《家養小首輔》等。
目前晉江評分較高的是五色龍章的《穿到明朝考科舉》。這本直接設定了明朝背景,所以需要作者對八股文、明朝制度做相對嚴謹的考證。文中對八股文的描繪有一種考研班既視感:破題、押韻、點題……一樣不拉,還頗有一些八股文是作者自創,也是很技術流了。
男主科舉文還有一些變種。如假面的盛宴寫的《家養小首輔》,分男主線和女主線,前者更接近傳統男頻文。
石頭與水的《龍闕》的前半部也可以算在內。不走科舉技術流,但是男主秦鳳儀塑造得比較成功,盛世美顏小探花,頗有天真少年氣又不缺眼光,是一票老成持重的預備官僚中的奇葩。
女頻文有個潛規則:很多門類是跟風男頻的潮流,比如無限流、隨身空間流、位面交易等,都是男頻先寫紅了,女頻文再跟進。
但男頻卻是只有文,沒有科舉文這一分類的。原因很簡單,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科舉僅僅是男主角會當凌絕頂的一條捷徑,不會停留太久。雖然三戒大師的《官居一品》、府天的《大明謀生手冊》等文也對明代科舉做了細致描寫,但布局始終還是著眼于位極人臣,斗是重要爽點。
缺乏激烈的斗爭,也沒有位極人臣的野望,更沒有軟玉溫香十二房妻妾的糜艷。主角一般不要霸氣側漏,也不追求首輔成就達成,就老老實實做官僚,業余搞搞副業,提攜家族,妻賢子孝,絕不種馬。
種田文這種品類有點像恐怖片:不是那么通殺,但永遠有自己一批擁簇。看夠了爭王爭霸上人的野心家,又對于家長里短在農村搞致富經的真·種田無感,佛系科舉文也算適逢其會,很符合容易心累的女讀者們的需求了。
畢竟,有多少人過得上這樣的一生?名利雙收,又能平衡事業和家庭,享受閑適的私人生活。簡直爺都要反問“這么好的人生我干嗎不去?”
“網絡文學發展二十年,雖然現在的趨勢發展還是不錯的,但通過數據可以發現,整個網文行業閱讀用戶數的增長在逐步放緩。”阿里文學副總裁、總編輯周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未來表現出格外冷靜的判斷,他認為網絡文學不再只是用戶的第一選項:“如果觀察大眾的上班時間以及平時休閑娛樂時間,人人捧著網絡小說來讀的現象慢慢在降溫,不是網絡小說不再受人們歡迎,而是現在隨著時代發展,有越來越多新的娛樂形式正在搶占著大家的時間。”作為從業者,如何看待網絡文學公司上市所帶來的趨勢呢?“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很多平臺、企業都已經在盈利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目前部分平臺盈利的主要來源還是僅限于線上連載付費閱讀模式,而其他的模式,比如版權分銷、廣告收入,在很多網站平臺里收益占的比例非常少。”在周運看來如何改變網絡文學營收單一的局面,則是每個平臺需要面對的挑戰。
談及2018年網絡文學的新趨勢,讀者更關注的是有哪些類型小說將會成為新的點。“好的作品應該具備三個標準:正能量、好的世界觀、讓讀者喜聞樂見。具體到題材,我們預測,二次元、有完整世界觀體系的小說以及現實題材類的小說會成為新趨勢。”周運從阿里文學平臺的數據以及讀者反饋出發,給出分析:“更年輕的讀者成長起來,網絡文學未必是他們的首選,但二次元一定會是他們選擇的重點方向。” 他看好現實主義題材網絡小說的創作,“現在的讀者越來越喜歡看跟他周邊生活密切相關的、并且能夠真實打動內心的東西,而承載這些東西最佳的作品類型就是現實主義。我們希望作者能夠創作出反映這個時代的特征、直指這個時代的作品,希望這些作品能夠讓我們的子孫后代看到屬于今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