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性格內向”還是“外向”?
發布時間:2012年05月11日 10:19進入復興論壇來源:中國江蘇網手機看視頻
黃紅畢業于中國保險專業,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專業考試、面試和體檢,面試和總成績排在青海保監局專業監管崗位第一,后被告知性格內向取消錄用。另2名考生也被拒錄,原因為協調能力弱和年齡太小。對此,青海保監局負責人稱招錄符合要求,經得起監督。(5月10日《中國青年報》)
公招話題不斷,個中原因很多,但因為“性格內向”而拒錄筆試、面試和總成績都第一的考生,還是頭一次聽說。盡管青海保監局負責人聲稱“招錄符合要求,經得起監督”,但我總感覺其中有諸多疑惑,實在經不起推敲。
眾所周知,公招具有嚴格的標準和條件,一般都要事先經過相關主管部門同意后對外公布,招錄機關先通過嚴格的審查把關,確定考生是否符合條件、具有資格,然后才同意其參加筆試、面試、體檢和政審等環節。既然黃紅參加了筆試、面試,包括總成績在內三項都是報考崗位中的第一名,而且還通過了體檢關,也就是說她從始至終都符合招錄條件和錄取標準,理應正常錄用。既然如此,招錄機關以“性格內向”為由拒錄黃紅,顯然了《公務員法》的相關,純屬自作主張、人為附加額外標準。
不可否認,有些工作崗位的確需要考慮到人的性格特征、甚至是形象氣質,而就保險行業而言,要求工作人員性格外向、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固然無可厚非、值得理解。但是,設置這些條件和門檻,也該在事先確定并寫進招錄通告,讓考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數,就算是因此被拒錄也心甘情愿。豈可由招錄單位在事后來一記“馬后炮”,讓人防不勝防?
再者,所謂“性格內向”也只是個定性概念,根本沒有什么量化標準,究竟是憑說話少、聲音低,還是憑喜歡低頭、容易臉紅來確定一個人是否“性格內向”?何況,面試環節正可以考察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和溝通能力,黃紅既然在壓力如此之大的面試場面,能夠成功面對相對陌生的人群、應對一臉嚴肅的面試官,并居然奪得面試成績第一,其性格能內向到哪里去、溝通能力能差到哪里去?畢竟保險專業監管崗位工作人員,既不是新聞發言人,又不是社會交際花,以黃紅如此優異的綜合表現,怎么就和“崗位匹配度不夠”了?
別怪黃紅“這個理由實在太了”,這或許又是一起類似“蘿卜招聘”式的公招怪胎,所謂“性格內向”、“溝通能力差”只是個借口,實質上是“者“性格外向”的表現,而;是者“溝通能力強”的表現,而。只是這樣一來,了公招的公平和,了法律和。如此招錄行為,倒真的需要有一個“專業監管”機關來對付它才是。
- 標簽: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改變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