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紫色力量正在崛起
今年伊始,女性問題就極受關注。羊年春晚歧視女性的話題引發激辯,在大年初一就刷爆了社交網絡。對于其中“女漢子”、“剩女”、“二手貨二十塊錢領走”等性別梗,反對者認為其物化女性,之氣猶如放了“餿味調料”。而另一方的聲音是,你們這些人小題大做,太“玻璃心”。
緊隨春晚,在、的互聯網世界,百度和Google的婦女節插畫又惹爭議。婦女節當天,這兩家搜索巨頭都按慣例將LOGO嵌入節日主題插畫。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百度呈現的是一個在八音盒中旋轉起舞的盛裝少女,Google使用的則是不同行業、不同膚色職業女性的組圖。
平心而論,Google的插畫“正確”。有網友直指“百度的圖是個裝在盒子里的玩具,連人都不是”。百度當然不是故意的。只是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也許再加上電商廣告的一些,讓他們做出了這樣引起女性反彈的選擇。
圍繞女性平權的爭論令人亦憂亦喜。憂的是我們社會的性別還如此普遍,并被不少人習以為常、漠然處之。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在、在討論,而這涓滴必能匯成。
當我們談論“女權”,其實是在談論“”。當我們談論性別歧視,也不單是女性,男性同樣因為性別歧視而承擔了重負。女性一定柔弱嬌美,男人一定買車買房嗎?什么是刻板,這就是刻板,要把所有人都套進“正常”的模子里。就如在春晚意象里,“女胖子”賈玲和“矮矬窮”潘長江都是被與被損害的。當女性真解放了,男性也就獲得了真。
近來還流行起一個詞,“小鮮肉”。好壞不論,我們愿將其視為一種多元化的可能性。過去,往往是女性作為被觀賞的對象;現在,女性也可以消費男性了。你有AKB48,我有TFboys。從商業角度切入,堪稱我們這個消費時代最現實的平權運動。
而時下最熱門的女性電影是《50度灰》,偶像劇不厭其煩上演的是“總裁愛上我”。很難說清這是女性對男權的臣服還是女性對男權的抵抗,但好歹女人也獲得了性幻想的。在明清小說里,男性執筆時總是白富美沒頭沒腦的自薦枕席,那給女人看了才心塞。
我們亦知,期望成為“商界木蘭”的女性可能永遠不會有幻想成為“瑪麗蘇”女主的女性多。但就像王小波說的,“一個女孩子來到人,應該像男孩一樣,有尋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
一個尊重個體發展、多元價值被廣泛認同的世界,家庭主婦可以做家庭主婦,女企業家可以盡情做女企業家,而不會被分別斥為“黃臉婆”和“女強人”。這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最好想象。
談了很多女性話題,其實在采訪中我們發現:大多數時候,女企業家并不愿意被強調女性身份。本來嘛,都是一樣的沖鋒陷陣、一樣的商海沉浮、一樣的企業家,何苦勞煩多加個“女”字。在商業世界里,她們首先是企業家,然后才是女性。
因此,今年我們對“商界木蘭”的關注就回歸商業的本質,聚焦“商業變革的未來”。在這些優秀企業家眼中,整體商業正發生怎樣的變化,她們各自所在行業面臨的最大變革因素在哪,而她們又如何應對變化,并尋找到新的商機?
毫無疑問,互聯網是每個行業都要應對的劇變。“互聯網+”被寫進了工作報告,各種形態的O2O揮金如土、跑馬圈地,不管是做互聯網的,還是干傳統行業的,被不斷談論的未來正在今天發生。
對所有人而言,這都是一場“轉基因”的硬仗。互聯網企業要線下、要接地氣。傳統行業需嫁接互聯網,用新工具、更關鍵是新思維激活自己。時代要求所有人都能跟上它的腳步,突破自身,從過往的成功中跳脫出來。在對“商界木蘭”的采訪中,我們正是看到了這種殺伐決斷和柔韌變通。
令人驚喜的是,傳統行業不再一味焦慮,而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實體經濟的深厚根基和自身的商業邏輯并非誰可以朝夕。在互聯網重估一切價值的過程中,傳統行業獲得了更大助力和更多價值。不管是餐飲、汽車、文化、農業還是健康產業,“木蘭”們不約而同做出了同一判斷:傳統行業的春天來了。她們甚至開玩笑,“該焦慮的是互聯網公司”。
這是過去一年女性在商業世界寫下的傳奇。在“女性”不再需要被特別提出之前,我們還會為“商界木蘭”振臂,直到這聲音洪亮到成為一種不再需要被特別提出的共識。
紫色,是神秘、高貴、之色,它是屬于商界木蘭的顏色。好在,紫色力量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