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人均預期壽命增長一倍,中國為什么能?
1949年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不足35歲
2018年,這個數字達到77歲
70年,人均預期壽命長一倍
中國為什么能做到?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
連年創造歷史新高
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
達到歷史新低
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
超過世界平均水平4歲
超過中高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1歲
中國人的壽命是如何提高的?
人均預期壽命增長
首先得益于中國人體質的提升
這也是中國社會發展、飲食水平
提高帶來的直接結果
除了攝入熱量和蛋白質的增加
中國人的飲食供給越來越豐富
蔬菜和水果越來越多
2019年7月10日,顧客在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一家超市選購水果。新華社記者 胡攀學 攝
2018年8月11日,河北省深州市星火畜禽專業合作社,養殖戶在了解雞蛋生產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 攝
如今
中國人在營養攝入方面
已經與發達國家不相上下
在營養增長背后
是中國強大的食品生產能力
中國如何消滅傳染病?
傳染病
是發展中國家國民健康的最大威脅
在中國
許多最嚴重的烈性傳染病
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預防接種
是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中國免疫規劃疫苗的接種率
持續保持在90%以上
2019年4月25日,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婦幼保健院,一名兒童在接種疫苗。新華社記者 郝群英 攝
在政府的組織下
人們自發改善環境
上世紀五十年代
一個月北京市民
就捕殺1600萬只老鼠
和1200萬只蒼蠅
從那時開始
北京就基本消滅了霍亂和鼠疫
1953年6月,北京前炒面胡同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分會宣傳隊正在向群眾講解蚊、蠅怎樣傳染疾病。新華社記者 毛松友 攝
1952年7月31日,西南民族學院的師生開展校舍和個人清潔衛生活動。新華社記者 孫忠靖 攝
1966年1月17日,全國衛生紅旗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在春節前夕,又掀起一個愛國衛生運動的高潮。圖為佛山市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