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艾滋病還需推開“三重門”
“十二五”期間,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發現率增加了68.1%,病死率降低了57%。艾滋病防治工作基本實現既定目標,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但是,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尤其在互聯網時代,社交新的流行增加了防艾難度。遏制艾滋病,還需推開防控、檢測和科研“三重門”。
“十二五”期間,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發現率增加了68.1%,病死率降低了57%。艾滋病防治工作基本實現既定目標,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但是,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尤其在互聯網時代,社交新的流行增加了防艾難度。遏制艾滋病,還需推開防控、檢測和科研“三重門”。
中國疾控中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分析,從生理角度看,性行為是人類基本生理需求,私密性和隱蔽性強;從社會角度看,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流動日益頻繁,“一夜情”“易”等現象增多。而互聯網等社交新媒介的廣泛使用,增加了易感染艾滋病行為的便捷性、隱蔽性;新型毒品,“毒”“性”交織,加劇了不安全性行為的發生……這些社會因素加大了防控工作難度。
此外,受多種文化影響,一些人的性觀念發生改變,婚前性行為、多性伴等現象增多。加之青少年性教育落后,外來務工人員和老年人群業余文化生活單調,不使用安全套等不安全性行為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風險。
專家,切實提高宣傳教育針對性,增強全民艾滋病防治意識。 “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開展艾滋病疫情信息交流與警示、感染風險評估、在線咨詢等活動,增強全民艾滋病防治意識。”吳尊友說。
記者從權威部門獲悉,到2020年,我國將力爭實現診斷發現并知曉自身感染狀況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達到90%以上。向這一目標邁進,必須織密檢測篩查之網。
——提高檢測可及性。相關檢測機構要創新服務方式,通過網絡預約等手段,方便有意愿人群接受檢測服務。探索通過藥店、網絡銷售檢測試劑等方式開展艾滋病檢測。
——落實預防母嬰工作全覆蓋。以婦幼健康服務網絡為平臺,重點提高經濟發展落后、偏遠、少數民族地區開展預防母嬰的服務能力,在預防母嬰工作覆蓋全國的基礎上提高服務質量。
——落實血液篩查核酸檢測工作全覆蓋。、衛生計生等部門要經常性打擊非法采供血液血漿和組織“賣血”活動,檢驗檢疫部門要加強對入出境人體組織、血液、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的檢疫。
——全面落實救治救助政策。全力推進抗病毒治療工作,推動將所有符合治療標準、自愿接受治療的感染者和病人納入治療范疇。
“十二五”以來,我國推進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涌現出一批科研,為艾滋病的科學防治奠定基礎。
吳尊友介紹,通過“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等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我國已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艾滋病診斷試劑將窗口期從3周縮短到2周以內,全自動高通量核酸血篩檢測體系將檢測窗口縮短到11天,淋巴細胞計數試劑打破了高端診斷試劑由國外壟斷的局面;我國也在進一步加強抗艾藥物的自主研發能力,創制了新一代艾滋病疫苗載體。
專家指出,下一步推進的重點是,開展艾滋病疫苗、新型診斷試劑及耐藥檢測技術、母嬰阻斷技術及易感染艾滋病行為人群感染預防控制策略、創新藥物及二線藥物仿制、臨床及醫結合治療方案優化等研究。專家指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研究形成醫綜合治療方案。(據11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