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一夜情染艾滋 為出國身體的捷徑不可取(全文)
大學生一夜情染艾滋,為出國微信搭上8名留學生。一位大四女孩,為了出國,通過微信不斷加國外留學生為好友。不到半年時間里,竟和8名留學生發生“一夜性”,當她在艾滋病自愿檢測門診查出陽性時,瞬間花容失色,大聲痛哭……
大學生一夜情染艾滋。據報道稱,一大四女大學生為出國,微信約炮8名男外國留學生一夜情染艾滋。近年來,因為“一夜情”等行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呈上升趨勢,專家稱,借用酒吧、互聯網微信、qq、微博等載體來“搭橋”的“一夜情”行為,已經成為艾滋病防控的新“盲點”,讓艾滋病變得“防不勝防”。就像新聞中的這位大學生一夜情染艾滋病,不僅出國愿望落空,這一生的美好前途也就此全部斷送。
出國深造本來是當今大學生有志向、有志氣的體現,通過努力能夠順利地圓“留學夢”自然也更人生的難得的幸事。但由于種種客觀條件、尤其是大學生自身經濟條件的門檻所限,致使很多對出國留學夢寐以求的大學生終生無法夙愿。這位女大學生,為了實現自己出國留學的夢想,微信約炮8名男外國留學生一夜情染艾滋,顯然就是希望通過“滿足男方生理需求”來“實現”自己的出國夢,這不僅是對的反叛,更是對法國家現行律法規的直接碰撞。
2013年的12月1日是第26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動的主題是“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我國的宣傳主題為“共抗艾滋,共擔責任,共享未來”。作為艾滋病三大源的性歷來就是人類的夢魘,讓人想“愛”不敢愛。目前,我國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人數呈現不斷上升趨勢,從全國報告感染人數來看,08年全國報告青年學生(15歲-24歲)感染率僅0.9%,到12年底上升到了1.7%,防艾形勢面臨嚴峻挑戰。
性意識,安全措施欠缺,有責意識偏低,使得大學生群體成為喂食艾滋的“飼料”。大學生群體脫離了未成年的稚氣和安分,多了些以為中心的唯我主義,在行事方面更容易踩線過界。比如“談戀愛”這個話題,在中學時期要么是校方要么是家長嚴盯,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是談愛色變生怕孩子偷偷戀愛嘗吃禁果。但有時到底是在些什么,老師和家長都說不清楚,只是認為在該學習的年紀不該戀愛,更不該嘗試。這給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引導了一個錯誤觀念,他們會認為等自己邁過成年禮的那道坎大學開始新生活時便可以“”了,因為原先他們腦海中的年紀依然不復存在。
當然談戀愛只能說是小愛怡情,大“愛”傷身,縱欲過度染上性病則是毀人恨己。大學生同居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客觀現象,其發展史和規模難以考證了,若是以人作為群居性動物的角度考量,可理解為在外的游子心生寂寞時產生的尋求伴侶的需求和原始性欲的生理需求,所以戀愛的兩個人到了特定階段就會理所當然地住在一起以填補的缺失感,更多情況下是以男方的主動開口而達至這步的。可在雙方過程,是否有做好充足的安全措施呢?
也許這番論斷會讓人感覺過于片面,但事實上學生群體中能真正做好安全措施的人是少之又少的。這點可以從日漸上升的流產率看出一些端倪。如今,中國每年人工流產至少1300萬,位居世界前列。
避孕意識淡薄折射的卻是有責意識的欠缺。無論是男生也好女生也罷,在大學這個可以主張、拋棄約束的階段若把持不好更易歪。男女關系尤其在性意識領域,彼此間更像是饑渴的存在互相吸引。
小編希望大學生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出國深造的夢想,而不是像“大學生一夜情染艾滋”這則新聞里的女學生一樣,想要用“身體”走捷徑,這樣的結果,真有可能是害人害己。
@文龍巷:何必呢!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思想的不能等同身體的接觸。
@YJ-SuperMerryTree:有些事情一旦開始了就沒法回頭,人要愛惜生命,然后才是其他。
@灶臺上的小米粒:誰傳染誰還不一定呢,這8個外國大學生之前,她睡了多少中國人誰知道?
@慕魚般若:所以說啊,不要亂約炮!所以說啊,那些們,別覺得自己能抓著花心帥哥啊,也許就中招了啊!這種女子,怎么激不起同情心呢?
@河谷陌生人:想出國也不至于這樣吧?在大都市生活學習,那兒多高校,認識幾個留學生也不至于獻身吧?這出國的成本也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