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東身上賺到100倍回報的徐新怎么看劉強東?
今日資本是最早投資京東的風投機構,操刀者是今日資本創始人與總裁徐新。2007年3月27日,京東向今日資本發行1.55億“A類可贖可轉優先股”,附帶1.31億份購股權。8月15日,1.31億購股權被行使。兩筆融資合計1000萬美元。2008年底、2009年初的B輪融資,今日資本也有參與。后來經過京東再增發、減持,今日資本在京東上市前持有7.8%的股份。價值翻了100倍。
京東上市后,徐新接受了幾家采訪,再談她眼中的劉強東。以下內容是徐新,摘編自《中國企業家》與《南方都市報》的采寫,小標題為虎嗅所加:
創立十年來,劉強東最正確的戰略是開擴品類了,就像賣書常厲害的一招。其實沒花多少錢,但把京東的客單降下來,把新用戶第一次來嘗試的門檻降低。做IT的產品客單價格在800元,800元用戶不敢買,他覺得真的假的,他懷疑,但是賣書80元門檻就低了。用戶買一本書,配送特別快,服務特別滿意,他馬上就買別的東西了。
擴品類的時候,我們擔心這個錢不夠用,但劉強東還是挺的。當時我雖然同意,但就是怕資金鏈斷掉,因為錢沒那么多,每個品類加進去都要貼錢的,結果最后劉強東還是在錢夠用的時候擴品類。
第二個戰略就是拿到第二筆錢的時候,劉強東就開始做倉儲物流。那個時候馬云不想做重資產,不想做倉儲物流,所以他給了京東三年的時間沒有對手。當時老劉就非常做,因為70%的客戶對配送員不滿意。剛開始建(倉儲物流)我們壓力也很大,因為每到一個城市,就要弄一個配送中心,其實他一開始一天訂20單是虧錢的,一天做2000單才打平。但20到2000單你要養一段時間,有的城市要養半年,有的要養兩年,發展到30個城市其實是虧很多錢的。這需要非常堅定的,但老劉很早就看到了倉儲的必要性,所以他真的眼光挺好的。
2008年是京東最的時候,融不到資,風險最大。當時京東第一輪成長特別快,我們很開心,但錢總是不夠用,有人帶我們去融資,公司作價兩億美金。我們喜出望外等著這兩億美金,可是見了好多投資人,但沒有人愿意投,金融危機的時候投資態變了,我們就不斷降價,從兩億美元降到1.5億美元,最后降到8000萬,我說不行咱們就再便宜點,因為當時我們一直提供過橋貸款,給了三次,心里也有點慌。我記得談了一個投資人,從6500萬美元降到了4500萬美元,我給劉強東打電話,說雖然這個價格不好,但是你第一次創業,成功非常重要,可后來對方又變卦了,只能給3000萬美金,我當時就火大了,4500萬已經很便宜了,這樣還要降?后來我們就找到了雄牛,還有CVC,我們也加了800萬,一共2000萬美元。那次壓力確實特別大,從2008之后,老劉的頭發前面總有一撮就是白的。
劉強東的確是很強勢,我認識他八年了,但搞零售的老板沒有不強勢的。我看過亞馬遜創始人的傳記,你看貝索斯多強勢?像架構調整這種事,劉強東就完全不需要我們同意,人事權就應該由CEO做決定。像與騰訊合作,國際化,這種大事會征求我們意見。意見不同的時候,我們自己的態度是企業家說了算,大家把風險量化,即使失敗了,不用倒閉,在這種情況下就大膽向前走。
京東的執行力是很強的,我們參加它的管理例會,看到這個團隊效率非常高,有一次開會從早晨9點鐘開到下午6點鐘,會一開完,所有人都撲到前面去看屏幕,我納悶他們在看啥呢,當時談過的68個事情全部都寫下來了。具體到誰,什么時間做完,我覺得這點特別牛。劉強東在哥大的時候,電話會議上也是這樣的效率。
老劉在美國讀完書之后,有些很明顯的變化,例如更加淡定了。在等股票正式交易前有一段時間,我問他,你什么感受啊,他也沒有激動,說什么時候京東成為中國最賺錢的公司就好了。我問他什么時候?ten years ?他的答案我現在不能告訴你,他覺得當下的股價不重要,誰能笑到最后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