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約會神器Tinder是“一夜情”淫媒?
Tinder27歲的CEO肖恩·拉德毫不,大步拓展市場,遠遠把競爭對手甩在后邊,軟件下載量在蘋果應用商店直線上升。他的殺手锏到底是什么?行內(nèi)人士給出的答案是:迎合和炒作。
Tinder所迎合的,其實正是現(xiàn)代社會年輕人的一些頗有代表性的心理:寂寞,,渴望有適合自己的朋友,又懶于付出精力,羞于直接張口,希望不勞而獲地得到。
沒關系,Tinder想出了“懶人懶辦法”。這一手機軟件的功能實際很簡單:基于你的地理,每天為你“推薦”一定距離內(nèi)的四個對象,根據(jù)你們在社交網(wǎng)站臉譜上的共同好友數(shù)量、共同興趣和關系網(wǎng)給出評分,得分最高的推薦對象優(yōu)先展示。你可以選擇“Yes”表示喜歡、或者選擇“No”跳過(相當于一次評分)該名推薦對象。假如你喜歡的推薦對象恰好也喜歡你,那么你們就可以互發(fā)消息、在臉譜上互相關注、組織線下見面……
Tinder的技術框架設計,也并非毫無科學依據(jù),僅從按是否有共同好友來配對看,就有著6度空間理論做基礎。這一不斷得到大數(shù)據(jù)分析的理論認為,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至多5個中間人起來。如此這般,陌生人之間的距離似乎就沒有原來想象般遙遠,擁有共同好友的幾率很高。而有共同興趣愛好等設置,則盡可能地實現(xiàn)了“非誠勿擾”。
一年多時間,Tinder的發(fā)展驚人,2012年底剛上線萬對有眼緣的男女,積攢了3500萬個用戶評分,許多人真的步入了婚姻。五個月不到的時間內(nèi),Tinder牽線萬對。
火爆之余,Tinder不忘搭車正在俄羅斯舉行的索契冬奧會炒作一把。《華爾街日報》就此描述說,“住在一個被圍起來的小村子(奧運村)里,這里都是來自世界各地、跟你差不多的人,他們渴望認識你。顯然,你需要一款交友應用……索契奧運村使用Tinder已經(jīng)蔚然成風”。
拉德也不時出鏡,并對表示,自冬奧會開幕以來,Tinder在索契的新用戶數(shù)量每日增加400%。《周刊》、《英國每日郵報》網(wǎng)站、索契《奧運村日報》等都介紹了美國、等國運動員使用Tinder的現(xiàn)象。
不過,Tinder也備受爭議,其一就是有人覺得這款智能手機應用軟件非常膚淺,“以貌取人”。如果用戶喜歡對方的照片,那么就在智能手機上向右滑動屏幕,表示“Yes”肯定,反之向左滑動屏幕,表示“No”。但拉德稱,“人們看到照片的時候都不傻,如果一個姑娘看到某人的照片是一張男模,那么十有她會向左滑屏,選擇‘No’,因為這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在Tinder上絕不僅僅是以貌取人,而是幫助用戶去尋找有對的感覺的人,看外貌只是Tinder用戶彼此認識的一個因素而已。
Tinder面臨的更大問題是的。希望找到另一半或者好友的人是主流,但尋找“一夜情”的亦有之。該軟件的有關設置不能絕對避免此類事情。
就Tinder而言,其未來恐將取決于用戶的“手指投票”。用戶手指在“Yes”或“No”之間的滑動,流露的到底誠勿擾的心態(tài),還是一場游戲一場夢的需求,最終將評定這款軟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