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發朋友圈:讓用戶瘋狂轉發的5大動機
其實只要給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別說你不給錢,即使你有機會罰他們的錢,他們還是會分享的。
所以如果你創造的信息能夠幫用戶完成的某些任務,他們就會分享你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就像社交中的“貨幣”一樣,能夠產生價值:
因此如果你創造的信息能夠為用戶提供“談資”,就相當于給了他們“社交幣”,讓他們可以拿去聊天。
好奇心系列:“你知道嗎?麥當勞其實是個地產投資公司。它真正的贏利點并不是賣漢堡,而是……”
營差系列:“我們是初創的手機品牌,但是卻是世界上第二好用的智能手機”或者“我們用豪華跑車送煎餅果子”。
“最”系列:“發布了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機”或者“開始售賣世界上最長的烤串——足足2米長”
“首先”系列:“發布了首款能謊言的手機”或者“研發了可以飛的自行車”。
“傍大腿”系列(把信息附著在一個知名概念上):“我們賣的煎餅被李克強吃過”或者“創始人砸掉100臺iPhone,跟蘋果宣戰”。
這些信息之所以容易成為談資,是因為他跟我們日常所見的現象不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預期和直覺。
而一個重要的檢驗方法就是,當你創造出這樣的信息后,你覺得別人會不會這樣說:
但是如果在這場辯論中,小王掌握一些“社交幣”的話,就容易多了。請看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而如果你的信息也能夠幫助別人表達想法、說出自己內心想說的話,他們就會自動分享、你的信息。
它表達了很多用戶內心想要表達的內容,為用戶的這個表達過程提供了“社交幣”。
幫助別人可以給人提供一種“價值感”,讓自己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畢竟,如果一個人能夠在朋友圈中持續地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且對別人提供了幫助,這個人的地位就會上升。
因為轉發新聞隱隱地強化TA的某種形象(比如去年去過西班牙旅游或者喜歡足球)。
而如果你的產品或者信息能夠幫助別人有效而且一目了然地進行比較,就相當于提供了“社交幣”,人們就會更加傾向于轉發你的信息。
所以在2015年剛開始時,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地開始用各種手段引發比較:
實際上,“設計一種游戲,引發用戶的比較”這種訣竅早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有了。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以產品經理、運營為核心的學習、交流、分享平臺,集、培訓、社群為一體,全方位服務產品人和運營人,成立8年舉辦在線+期,線+場,產品經理大會、運營大會20+場,覆蓋北上廣深杭成都等15個城市,在行業有較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平臺聚集了眾多BAT美團京東滴滴360小米網易等知名互聯網公司產品總監和運營總監,他們在這里與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