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論壇:多層次制度創新是城市群協調發展關鍵
中新網深圳7月26日電 (記者 鄭小紅)參加26日在深圳舉辦的“第十五屆滬津深三城論壇”的專家表示,多層次的制度創新是實現城市群協調發展,推動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的關鍵,而建立完善的法制、鼓勵市場導向的公平競爭以及保證良好的政府公共服務是制度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論壇以“區域協調發展:新形勢與新格局”為主題,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和天津濱海綜合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

近年來,上海、天津、深圳作為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三地在發揮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輻射帶動區域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論壇希望通過總結這三大城市群在不同發展階段發展的問題與經驗,對其他地區起到示范效應。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表示,經過多年發展,長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政府協商機制、區域治理機制、資源共享機制都在逐步完善,但是也浮現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今,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度層面的創新,促進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的同城化,共享同城化的紅利。
深圳市原副市長、哈工大(深圳)經管學院教授唐杰說,深圳的發展經歷了加工制造、模仿制造、“深圳制造”、科技創新四個階段,如今已成為全球創新中心,而深圳大量的創新活動是依賴于政府的前期支持。
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協副主席楊金星表示,京津冀地區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事業、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令人棘手的,如大城市病、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容量、產業同質化等問題。他說,過去五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總體上還是處于謀劃思路、打基礎、尋求突破口的階段。當前特別是今后五年、十年是屬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這就需要下大力氣來破解深層次的體制和機制問題。
圍繞區域發展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議題,三地專家認為: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是推動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實現城市群內部協調聯動的有效途徑;應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來提升中心城市治理水平;以創新為驅動力實現區域合作模式轉型。(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