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投資者結構 看好優勢產業龍頭投資機會
從事投資十余年,見證過市場的瘋狂,也經歷過大熊市的寒冬,在市場不斷的變化中,著眼長期做純粹投資是東吳基金投資總監杜毅一直以來堅持的理念。近日,他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影響市場和股價的因素很多,但若拉長時間維度,則只剩下產業、團隊和盈利這幾大因素。展望后市,杜毅看好壽險、銀行、消費、高端制造、醫療等大行業中優勢細分行業龍頭公司的投資機會。
關注投資者結構
杜毅是做宏觀策略研究出身,他認為宏觀分析對建立整體的投資框架和開拓視野很有幫助,其中有兩個問題很關鍵:一是市場投資者結構如何變化,二是對宏觀經濟周期以及產業趨勢的識別和判斷。市場投資者結構發生變化,在實體經濟上也可以看到相應的映射,兩者正相吻合。
杜毅表示,很多研究員會直接看市場結果,實際上,背后的投資者結構才是決定市場變化趨勢的根本原因。2015年以后,隨著滬港通開通、保險公司行為模式開始變化等,機構傾向于配置大企業、藍籌股等穩健資產,機構化過程逐步深化。“機構與散戶在投資目標、持有期限、行為模式等方面完全不同,機構入場后會真正從長期視角選擇盈利能力強、能夠帶來穩定回報的企業。”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從增量轉到存量,將更注重發展質量。杜毅認為,在此過程中,龍頭公司的優勢會更加明顯。“存量經濟中,不論在人才招募還是貸款利率等方面,資源都會向好公司傾斜,而小企業為保持其市場份額,需犧牲一定條件,而且現金流也相差較多,兩者的經營結果會不同,實體經濟的變化加強了優質龍頭公司的競爭力。”
對于后市的投資機會,杜毅看好市場化程度較高、量價齊升、復合增速較快、長期天花板較高的優勢產業中的優質龍頭企業。“今年以來我們持續看好的壽險、銀行、白酒、醫藥板塊中的藥店、CDMO以及高端制造中光伏、汽車零配件中的優質龍頭為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回報,未來將繼續挖掘這些行業中優勢細分龍頭公司的投資機會。”
回歸投資本質
十余年的投資經歷,讓杜毅更加堅定投資應回歸本質,回歸常識,要在投資中做減法,讓投資更加純粹。杜毅認為,應當把投資當作一個長期的事業,設定長期目標,關注企業長期發展,而不是追逐短期熱點或博弈。“很多基金經理受投資者訴求或公司考核等影響,在行業輪動方面花費了太多精力。我希望能更純粹一點,專注于投資本身。在考核制度和團隊理念建設方面,也盡量做到知行合一,尋找志同道合的人。”
杜毅表示,自己并不喜歡用“價值”或“成長”這種描述風格的詞來定義投資策略,成長其實是遠期價值,二者是統一的。就短期而言,影響市場和股價的因素很多,若拉長時間至3-5年的維度,則只剩下產業、團隊和盈利這幾大因素。“短期博弈或事件驅動的方法在大數據時代會輕易被計算機算法取代,只有著眼長期,深入跟蹤研究,主動投資基金經理才有可能為投資者貢獻價值。”
在杜毅看來,做投資一定要聚焦,做減法。“開始做資產管理時,市場中各類投資方法誘惑很多,但最終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在股票研究中做到足夠深入,把能看清楚的、能把握的投資機會做好,就足夠了。”
與團隊一起來到東吳基金,杜毅抱著創業的心態。“就團隊來說,最重要的是理念建設:什么是不能做的?能力圈在哪?如何塑造投資價值觀?要圍繞這些形成共識并打造業務流程。”數據顯示,目前杜毅領導的東吳基金北京投資團隊管理著4只公募基金以及銀行保險機構委外專戶,業績優良。截至8月底,其旗艦公募產品東吳新產業精選基金以57.91%的漲幅,排名全市場混合型基金前3%。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