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A股行情 上市公司密集發公告提前贖回可轉債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有投資者向記者反映,最近其打開券商APP時,時常能看到關于某某可轉債即將停止交易和轉股的風險提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今年來,隨著市場回暖,因上市公司股票價格上漲而觸發提前贖回條款的可轉債不斷增多。7月下旬以來,市場上類似可轉債贖回實施公告多達40多份,而去年全年這類公告只有13條。
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轉股價對應的可轉債價格是100元,投資者以市價買入啟動提前贖回的可轉債一般難有套利空間。
行情回暖催生提前贖回
9月16日,投資者張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最近,他每天打開券商APP時,經常能看到關于某某可轉債即將停止交易和轉股的風險提示。
比如,某頭部券商APP今年9月12日發布公告稱,“崇達轉債(債券代碼:128027)已觸發提前贖回條件,贖回日為2019年10月24日,停止交易日擬定為2019年10月10日(若可轉債流通面值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時,自發行人發布相關公告三個交易日后停止交易),崇達轉債將于停止交易日起停止交易,截至2019年10月23日收市后仍未轉股的崇達轉債將被強制贖回。本次贖回完成后,‘崇達轉債’將在深交所摘牌。請投資者認真閱讀相關公告并注意在期限內申請轉股。”
另外,該APP還曾在9月2日發布過冰輪轉債已觸發提前贖回條件,并提示投資者及時轉股的通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9月以來,該APP發布的相關通知內容大致基于崇達技術、冰輪環境9月以來發布的關于提示崇達轉債、冰輪轉債贖回實施的數次公告。
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下旬以來,市場上類似的提示可轉債贖回實施的公告已多達40多份;而今年初以來,這類公告已有65份,涉及到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包括康泰生物、東方財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冰輪環境、藍色光標、崇達技術等。而去年全年,這類公告只有13條,而且只涉及萬達信息一家上市公司。
一位券商金工分析師介紹,近期,可轉債贖回實施公告密集發布與A股市場回暖有較大的關聯性。通常而言,可轉債贖回有到期贖回和有條件贖回兩種。
有條件贖回的觸發條件一般又有兩種,即轉股期內,當下述兩種情形的任意一種出現時,公司有權決定按照債券面值加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全部或部分未轉股的可轉債:一是,在轉股期內,如果公司股票在任何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不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含130%);二是,當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未轉股余額不足3000萬元時。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來,發布贖回實施公告的可轉債大多觸發了上述第一種情形,其中平安銀行可轉債的贖回條件為正股在任何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不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120%(含12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來,隨著A股市場回暖,在上述發布贖回實施公告的可轉債背后的正股中涌現了不少牛股,比如康泰生物、崇達技術、東方財富等今年來的漲幅都超過了50%。
比如,最近發布多次可轉債贖回實施公告的崇達技術,其可轉債崇達轉債于2017年12月15日公開發行,期限長達6年,截至今年8月26日其轉股價為14.76元/股。由于8月以來,崇達技術股價出現了一波攻勢,公司收盤價自2019年7月30日至9月9日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已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不低于崇達轉債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含130%),從而觸發了《可轉債募集說明書》中約定的有條件贖回條款,這就使得公司可轉債的實際贖回日比原定時間提前了4年多。
今年來,類似于崇達轉債這種大幅提前贖回的可轉債還包括平銀轉債(正股為平安銀行)、冰輪轉債(正股為冰輪環境)、寧行轉債(正股為寧波銀行)等。其中平銀轉債、冰輪轉債分別于今年1月21日、1月14日發行,原定的期限均為6年。相比之下,去年由于市況不佳,觸發提前贖回條款的可轉債只有萬信轉債(正股為萬達信息)一只。
需要注意這類“持有風險”
為了提醒投資者可以將手中的可轉債提前轉股,相關公司發布提示性公告也是不遺余力。
以平銀轉債為例,自從今年8月21日,平安銀行發布了“關于‘平銀轉債’贖回實施的第一次公告”以來,之后每隔1天或者幾天就會再度發布一次關于“平銀轉債”贖回實施的公告。截至9月16日,已經總共發布了17次提示贖回實施的公告,據記者觀察,第一次公告和第十七次公告的內容幾乎完全相同。
平安銀行有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這樣高密度發布可轉債贖回實施的提示公告,是交易所的要求,公告的相關內容大致相同。
一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董秘向記者指出,“可轉債發行公司這樣頻繁發布提前贖回實施公告,目的是提醒可轉債投資者人及時轉股,因為不轉股無論對投資者還是上市公司都是損失。”
“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其目的通常在于促使投資者轉股以增加上市公司凈資產,降低資產負債率,而不是單純發債并到期贖回。”該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董秘進一步表示。
對于投資者而言,鑒于觸發提前贖回條件的可轉債的市價均高于強制贖回價,所以投資者如果沒有及時轉股,并被強制贖回的話,將面臨投資虧損。
在9月16日發布的崇達轉債贖回實施及停止交易的第四次提示性公告中,崇達技術做了相關風險提示:截至2019年9月12日收市后,“崇達轉債”收盤價為144.9元/張。根據贖回安排,截至2019年10月23日收市后尚未實施轉股的“崇達轉債”將按照100.43元/張的價格強制贖回,因目前二級市場價格與贖回價格差異較大,投資者如未及時轉股,可能面臨損失。
截至9月16日收盤,崇達轉債的收盤價為146.78元/張,假設9月17日就是停止轉股日,而投資者在9月16日收市前仍然沒有轉股的話,那么其持有的崇達轉債一張將虧損約46元。
截至9月16日,距離平銀轉債的停止轉股日(9月19日)已不足一周,因此,投資者尤其需要注意平銀轉債在臨近停止轉股日之前的“持有風險”。
看到目前上述可轉債正股的價格大多較轉股價有不小的漲幅,上述投資者張先生向記者問詢,如果現在在市場上買入這些可轉債,然后再轉股,豈不是存在較大的套利空間?
對此,有多位行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無論可轉債的最新市價是多少,可轉債轉股價對應的可轉債價格都是可轉債的面值100元。
以平銀轉債為例,截至9月16日收盤,其最新交易價格為124元 。上述平安銀行有關人士介紹,如果投資者以該價格買入平銀轉債,并轉股的話,能轉的股數為100元除以轉股價,而不是124元的現價除以轉股價。
上述平安銀行有關人士還表示,“目前,平銀轉債的轉股價與正股價之間大約有24%左右的空間,而平銀轉債的面值與最新市場價也同樣有24%的空間,這中間其實沒有多少套利空間,市場基本會把套利空間磨平的。投資者如果想要套利操作,還需要仔細考慮。”
此前有券商發布研報指出,傳統的可轉債套利策略,其衡量標準是可轉債的價格低于其轉換價值,即轉股溢價率為負,主要方法是買入可轉債轉股套利。
據統計,截至9月16日收盤,在所有上市可轉債中轉股溢價率為負的可轉債有18只,其中停止轉股日即將到來的可轉債有崇達轉債、平銀轉債、藍標轉債、冰輪轉債四只,不過這四只可轉債的轉股溢價率的區間為-0.21%至-0.17%,顯得十分有限。而目前轉股溢價率小于-5%的四只可轉債參林轉債、中裝轉債、圣達轉債、和而轉債均還未到轉股期,所以還無法轉股套利。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