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養老地產精細化服務是關鍵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更好滿足老年人健康和養老需求。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推出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面對我國老齡化加劇帶來的巨大養老需求以及政策有力支持,房企積極布局養老產業,但也存在養老地產項目與普通房產項目差異小、“有地產無養老”等問題。對此,專家表示, 房地產企業進入養老市場要本著長期經營、不求短期盈利的思路開展精細化運作。同時,要把養老與醫療結合起來,對接醫療資源,提供增值服務。
養老地產模式亟待創新
觀點指數研究院表示,上半年,雖然不乏房企布局養老地產的動作,比如競得宅地并配建養老房、聯合開發養老項目、與養老服務商開展合作等,但基本上仍以銷售物業為主,真正不出售物業、長期持有的運營模式仍較少。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認為,目前養老地產存在住宅化的傾向。很多養老地產項目在具體銷售時出現認購群體和定位群體不一致的情況。認購業主多為炒房客,本身并沒有養老方面的考慮。這也導致項目的營銷人員調整營銷策略,使得此類養老地產項目不倫不類,偏離了養老地產的開發初衷和經營政策。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養老產業在于長期可持續的精細化經營,這與開發商高周轉、標準化復制的模式格格不入。同時,國人居家養老的傳統十分濃厚,靠養老地產來驅動養老的模式在我國可能很難成行。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機構養老需要長期投資,短期內年化收益率較低。因此,不管是開設養老院,還是創辦退休社區,都需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
重點應在服務而非地產
目前,認購養老地產項目的群體仍以投資為主要目的,項目實際入住率不高,且多數與普通住宅項目差異不大。嚴躍進表示,未來養老地產項目可把養老和投資相結合,“比如說,允許用作投資屬性,但入住者必須是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這樣有助于更好的把資金導入和養老功能發揮結合起來。”
對于布局養老產業的企業,中國指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企業應重點關注居家生活老年人的健康,積極打造居家養老健康服務模式。企業應以服務為重點,面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醫療、健康、贍養、照護服務,探索和構建完善的高質量居家養老健康服務體系,讓更多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中國指數研究院指出,企業可重點參與基層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打通養老的“最后一公里”。企業通過對接眾多老年人群體和醫療康養機構,在街鄉社區中建設綜合服務機構,以固定場所為基礎,為社區老人提供社區養老一體化服務。
董登新表示,國家將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向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這兩塊大約可解決90%以上老人的養老問題。對于少數患有重癥、大病或失智失能的老人,養老院、退休社區或是更好選擇,但對家庭的支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我國正在探索建立“長期護理 保險”,希望通過保險,以社會化的力量幫助部分家庭解決養老負擔過重的問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