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從2015年股市危機中學到了什么?為什么A股牛短熊長?
9月18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七十六講做了題為《終結“牛市情結”——從2015年股市危機中學到了什么?》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牛市情結的根源、寬多嚴空助長“牛短熊長”、防范經濟轉型中的資產泡沫、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危機之后是市場進化之時五方面展開。
肖鋼認為,2015年產生股市泡沫有客觀必然性,股市自身體制機制的完善并不是股市上漲的必要前提條件。
肖鋼認為,注冊制可糾偏存量公司過高估值,在推動股票注冊制改革時一定要積極穩妥實施。
肖鋼建議,推進監管轉型要實現“六個轉變”。
2015年股市泡沫產生不是孤立的
肖鋼認為,經濟轉型不一定導致股市泡沫,但是股市泡沫往往發生在經濟轉型時期。貨幣政策和信貸投資往往相對寬松,實體經濟回報較低,充裕的流動性就會沖擊各類金融資產,或者全面沖擊,或者在各類資產中輪番沖擊,催生資產泡沫。而股市自身體制機制的完善并不是股市上漲的必要前提條件。
他認為,我國2015年產生股市泡沫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客觀必然性。主要因素包括A股結構分化,現金分紅水平不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高,股票市場供需失衡,上漲過快,估值過高等。
肖鋼還談到,全社會廣泛存在“牛市情結”。
“我是主張要有牛市的,但如果是不正常的牛市情結,對真正牛市沒好作用,進而造成牛短熊長。而當前,全社會廣泛存在牛市情結,原因在于在上漲市中,市場參與者都得到了好處。”肖鋼說。
A股“牛短熊長”原因何在?
肖鋼認為,以下幾方面也是造成A股牛短熊長的原因:
一、部分上市公司不具備長期穩定增長能力;
二、A股投資功能較弱,價值投資理念難推行,趨勢投資,投資交易成為主流;
三、缺乏做空手段;
四、政策目標頻繁轉移,政策制度供給缺乏連續性,穩定性,影響市場預期,產生“短視”交易行為;
五、中小股票估值長期偏高。
對于第五點,肖鋼解釋稱,這是歷史造成的,A股最早是額度制,地方政府為了讓更多企業上市,推薦小企業上市,因為其融資額度少,就能讓更多的企業上市,一些不是很符合條件的企業也能夠上市。加上還要考慮幫助國企脫困的歷史因素,造成股票的稀缺性,供求矛盾嚴重失衡,使得這些股票從一開始就被高估,這也是市場的先天不足。
穩妥推進注冊制
肖鋼指出,A股市場中小市值股票長期估值偏高,推進注冊制很可能對原來的存量高估值公司的估值進行糾正。這將對整個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這是注冊制要穩妥推進、要試點的重要原因。
推進監管轉型要實現“六個轉變”
肖鋼指出,推進監管轉型要實現“六個轉變”。
一、監管取向從注重融資向注重投融資和風險管理功能均衡、更好保護中小投資者轉變;
二、監管重心從偏重市場規模發展,向強化監管執法,規模結構和質量并重轉變;
三、監管方法從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實施全程監管轉變;
四、監管模式從碎片化、分割式監管,向共享式、功能型監管轉變;
五、監管手段從單一性、強制性、封閉性,向多樣性、協商性、開放性轉變;
六、監管運行從透明度不夠、穩定性不強,向公正、透明、嚴謹、高效轉變。
媒體已成為股票定價因素之一
肖鋼指出,媒體傳遞信息、助推情緒的特質使其在股票市場中的作用變得日益重要和復雜,媒體已成為股票定價因素之一。
一方面,主流媒體在我國股市發展的重要事件節點上發表觀點,引導了社會對股市的預期。另一方面,微博和微信等自媒體工具被廣泛應用,更是容易導致熱點事件爆發式傳播,一致預期快速形成并使投資者發生大規模趨同行為。
因此,對媒體人提出新的要求,一定要準確、客觀、專業。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