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融業務擴容效應顯現 131家券商8月凈利潤同比增近500%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向各家 券商下發的《證券公司2019年8月財務經營情況簡報》(簡稱《簡報》)顯示,131家券商今年8月 凈利潤同比增加近500%。其中, 融資融券業務融出資金規模開始止跌回升,融出證券余額亦保持增長態勢。
業內人士指出,這主要和8月份兩融新規及擴標政策有關,未來券業兩融業務仍有提升空間。
8月兩融業務正增長
《簡報》顯示,8月證券公司營收、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具體來看,8月131家證券公司實現 營業收入267.71億元,環比下降1.48%,同比增加98.28%;實現凈利潤95.39億元,環比上漲7.31%,同比增加492.64%。8月份105家證券公司實現盈利,47家證券公司凈利潤實現環比增長或扭虧為盈。
信用業務方面,融資融券業務的融出資金規模開始止跌回升,8月末余額9298.09億元,環比增長1.79%;融出證券余額亦保持增長態勢,8月末余額為126.95億元,環比增長14.48%。
業內人士表示,8月份融資融券業務的回升和增長,主要和兩融新規及擴標政策有關。據了解,8月9日,證監會指導滬深交易所修訂的《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正式出臺,自8月19日起開始施行。一是取消了最低維持擔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統一限制,二是增強補充擔保的靈活性,三是將融資融券標的股票數量由950只擴大至1600只。標的擴容后,市場融資融券標的市值占總市值比重由約70%升到80%以上,中小板、創業板股票市值占比大幅提升。
據統計,截至2019年9月25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總量為9702.87億元,較政策發布當日(8月9日)的8925.79億元增長777.05億元,增幅8.7%;較2018年末增長28.4%。
作為A股市場的重要風向標,兩融業務一向是券商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多數券商的融出資金規模呈現不同程度的收縮,尤其是頭部券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行情限制了客戶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則與券商的嚴格風控不無關系。2019年上半年,A股市場整體企穩回升,全市場融資融券業務規模穩中有升。
中信建投2019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融資融券業務余額為272.10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20.88億元,市場占比為2.99%;融資融券賬戶14.28萬戶,較2018年末增長4.23%。
中國銀河2019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融資融券余額達488億元,市場占有率5.22%;報告期內,公司實現融資融券利息收入17.1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融出資金的企穩回升,券商利息凈收入將出現增長。利息凈收入除了與融出資金規模有關,也與證券公司取得資金成本、自有資金規模大小有關。目前券商再融資需求強烈,主要與科創板的跟投制度有關。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 招商證券、 國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 廣發證券、 中原證券、 天風證券、 南京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通過定向 增發、 配股、 可轉債等方式啟動了再融資。
中小創兩融擴展迅速
《簡報》顯示,8月份證券公司融出證券余額亦保持增長態勢,8月末余額為126.95億元,環比增長14.48%。隨著監管層對兩融業務釋放一攬子利好政策,以及科創板增量資源,融券業務大有走俏之勢。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融券規模上升并非簡單意味著“看空”力量增加,而是說明市場股票交易策略進一步豐富,例如組合交易策略、程序化策略等。據統計,9月10日至9月25日,滬深兩市融券余額從117.5億增至130.2億元,增加了12.7億元。
兩融細則調整之后,深市兩融余額增速顯著快于滬市,8月10日—9月25日,滬深兩市兩融余額分別上升3.2%%和17.2%至5588.80億元和4114.07億元。這與此前市場關于擴容對創業板和中小板的邊際變化要遠大于主板的預期是一致的。數量上來看,擴容新增的近650只個股里中小板和創業板各有165和141只。
中信證券預計,兩融擴容將增加兩融余額2000億元-3000億元,行業凈利潤提升幅度4.7%。數據顯示,自8月19日兩融擴標至今,滬深兩市兩融余額從9054.77億元增至9702.87億元,規模增加648.1億元。
對于今后兩融業務發展,中國銀河表示,對公司信用業務秉承“穩規模、調結構、控風險、保收益”的發展思路。融資融券業務方面,公司堅持以客戶服務為中心,加強金融科技應用,優化客戶服務體系;持續優化客戶結構和業務機構,積極培育高投資能力客戶群,大力發展融券業務;嚴控集中度,做好系統前端控制。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