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眼看盤:兩天格局互換 無趨勢性走勢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三A股低開高走,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39%至2924.86點,深證綜指漲0.65%至1609.10點。中小板、創業板兩綜指分別漲0.66%、0.84%。由盤后數據看,北上資金小幅凈流出。
由盤面看,除銀行、地產股繼續上漲外,市場格局似乎恰好與周二相反,即周二上漲的白酒、醫藥等偏消費類白馬藍籌股回落,而周二殺跌的科技股全線反彈。同樣的,周二暴漲的數字貨幣概念股周三大跌。節后這兩天市場的表現呈現出了明顯的短炒及高拋低吸特征,個股稍漲就會迎來較大拋壓并迅速回落,稍跌又會迎來買盤并迅速反彈。
這樣的盤面一般暗示多數市場人士相信大盤并無趨勢性走勢,當前市場的確比較混沌,許多大消息一時并不明朗,如重大的貿易相關消息。就整體情況來看,如果沒有特別令人意外的大消息釋出,四季度相對寬松的流動性及相對稍低的利率應該能封殺大盤下檔空間,而宏觀經濟情況欠理想自然又會封殺大盤上行空間。
節后兩天金融、地產、周期類個股表現不錯,也許與三季度報表即將公布有關聯,即投資者有較濃烈的避險情緒——上述品種的靜態業績較低,即使公布的三季度業績不如預期,因其本身市盈率很低,所以也不會出現“雙殺”走勢,頂多也只是“單殺”走勢。
就往年多數年份來說,四季度大盤一般會有小幅上漲波段,但多數情況下難以持久,接近年末大盤一般會有調整。2018年這個特征相當明顯,當時抗跌許久的白馬藍籌出現慘烈補跌。許多投資者對去年四季度行情記憶猶新,其中一部分投資者也許會吸取教訓,反映在操作上就是見好就收,兌現的資金也不太敢輕易進場,即使進場也會較保守,也許會買些年內滯漲或下跌的周期類股或銀行股。
不過,補漲畢竟只是補漲,如果投資者相信金融、地產僅僅是補漲,那么操作上只能低吸,不能在漲了一程之后再去追。另外,當三季度報表預告大量推出后,彼時再踩上業績地雷的機會就會小得多,屆時流向金融、地產等低市盈率的避險資金就會減少,投資者敢買的個股多了,資金或許就會有所分流,所以將進一步限制金融、地產、周期類股的補漲空間。
市場主流熱點可能較長時期集中在科技、消費藍籌這兩類品種,只是這兩個板塊一時也較難有表現,投資者只能慢慢等待下手機會。除三季度報表有些潛在爆雷風險外,消費白馬及科技股還有個問題就是之前漲幅太大,雖然最近有些調整,但其跌幅與之前漲幅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許多投資者也許認可這兩個板塊,只是一直沒敢下手,主要原因就是這個,即“缺少像樣的調整”,于是只好沒完沒了地等待。
我覺得投資者對優質目標以往漲幅的容忍度應適度抬高,切合實際才要緊,因買不著等于是空的。我這么說的主要原因是:A股市場這兩年機構投資者力量越來越大,這一般意味著未來好股撿漏的機會將減少,所以除非大盤出現類似于去年那樣的慘跌。
其實退一步說,假如大盤真出現類似去年那樣的殺跌,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即使買從沒漲過的、貌似在“底部”的品種,同樣也不安全,說不定低空跳水殺傷力更大。
本周之內投資者可先關注貿易方面的相關消息,暫時不必過度操作,等不明朗因素減少再說。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 njcjnews)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