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股無人理睬是好事
印紀退進入退市整理期兩個交易日,期間累計成交總計28手,合計金額僅1345元,幾乎等于“零成交”。本欄認為,退市股交投極度慘淡,意味著投資者越來越理性,這是好事,未來有可能出現30天幾乎無成交的可能。
交易行情顯示,印紀退在10月21日全天僅成交11手,對應成交金額累計495元,對于退市整理期的個股而言,單日不足500元的成交金額,應該是歷史上的新低。幾乎“零成交”的背后,是A股投資者更為理性的體現。隨著A股市場對問題股的加速出清,退市股已經不再稀缺,投資者也已經不再對低股價退市股盲目抄底“博傻”。
從理論上講,對于正在走向退市的股票,由于有跌停板的存在,股價沒辦法一步到位達到最低點,若投資者此時買入股票,將有極大概率出現投資虧損,而且在巨單封死跌停板的情況下,顯然次日買入股票將比當日買入的價格更低,以此類推,投資者會發現其實哪天買入退市股都不劃算。從博弈論的角度看,既然找到了更優的策略,那么現在的次優策略就沒有任何價值。即如果不是追逐巨量對手盤的超大資金,那么一般的投資者是不會考慮在退市股里進行投資布局的。
這也就是印紀退近兩個交易日成交量特別低的原因,同時也說明投資者愈發理性。展望未來,如果一家公司被管理層確定退市,并進入退市整理期,出現的最理性的情況就是全日所有的持股者都在跌停板賣出持股,沒人申報買入股票,全日零成交,這樣的情形看起來極端,但卻是所有投資者均理性思考后的結果。考慮到大家都是用自己的錢去買者自負,這樣的情況并非不可能發生。
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形,30天的退市整理期就有可能出現近乎“零成交”的情形,畢竟大家都認為退市股的股票基本沒有投資價值,那么誰會去按照1元的價格買入呢?所以本欄認為,交易制度也可以考慮有所調整,例如參照過去PT股票(過去比ST股票更加惡化的股票抬頭)的做法,實行差異化的漲跌停板限制,即設置5%的漲停板,不設置跌停板,這樣可以讓股價一步到位,然后投資者可以在相對合理的股價范圍內買入賣出。
此外還可以效仿期貨交易的做法,如果前一個交易日達到了停板價格,下一個交易日就要擴大漲跌停板,以促成成交。隨著A股投資者更加成熟和理性,退市股在退市整理期內可能真的會出現無人問津的情形,到時候連續的“一”字跌停將毫無價值,既不能抑制投機,也無法阻止股價下跌,那么是否可以考慮做出一些相對應的改變呢?
無論如何,退市股無人理睬是一件好事,說明了投資者更加理性,這也為A股市場步入更加成熟的階段做好了準備,隨著投資者越來越成熟,新股發行的市場化定價也能進入日程,畢竟市場化定價是注冊制的重要環節,A股市場的全面注冊制需要投資者的成熟,那時候打新也不再是毫無風險,選擇哪個新股買入也將是很重要的問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