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16省GDP增速跑贏全國
繼國家統計局發布全國數據以來,各省市、自治區經濟數據陸續放榜。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10月27日,全國已有27省市公布經濟運行數據,其中16省市GDP增速超全國均值。在一系列穩就業穩增長政策的推動下,各地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上漲,地方消費潛力不斷釋放。
據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在今年公布前三季度GDP數據的27個省市中,廣東以77191.22億元的GDP總量問鼎全國,江蘇和浙江分別位列第二與第三,GDP總量分別達72199.6億元和43199億元。
與此同時,河南、四川和湖北GDP總量均突破3萬億元大關,以39055.64億元、33892.94億元和30509.42億元緊隨其后。
增速方面,就目前統計的27個省市中,已有16省市GDP增速超全國6.2%的平均增速。其中包括云南、貴州、西藏、江西、福建、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浙江、山西、寧夏、廣東、江蘇和重慶,而云南以8.8%的同比增速繼續保持在全國首位。
同時,對于GDP增速連續35季穩坐榜單前三的貴州來說,規模以上工業對全省經濟貢獻突出,增加值比上年同期漲9.6%,增速高于全國水平4個百分點。其中,酒、煤、電、煙四大傳統支柱行業合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對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為82.1%,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7.9個百分點。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上半年,今年前三季度,黑龍江GDP增速以4.3%,替代天津4.6%的增速暫時墊底。
“目前來看,不宜單純將黑龍江GDP增速橫向與其他省市比較。”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產業經濟學系教授曹和平表示,在過去二、三十年間,黑龍江有近25%人口流向外省。當前,黑龍江尚處于產業、人口結構調整優化的陣痛期。“未來,可通過發展大農業及大農業商業地理標志產品,能源、裝備制造、航天航空以及大旅游業等特色產業,進一步打造城市產業品牌。”
今年以來,隨著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出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在已公布的各省市數據中,上海、北京兩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以52292元和50541元,首破5萬元關卡;浙江、天津和江蘇也呈現顯著增長,以38546元、33642元和31420元位居其后。
日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882元。由此看來,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山東、遼寧9個省份的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全國平均水平。
增速方面,全國居民收入平均名義增速為8.8%,從各地統計數據來看,共有17省份超過這一增速水平。其中,在增速排名前四的地區中,有三地位于我國西部地區。具體來看,西藏、貴州、安徽、云南4省區收入增速分別為12.8%、10.9%、10.2%和10%。
此外,浙江、福建、重慶、湖北、湖南、河北、陜西、江西、四川、寧夏、甘肅和北京12個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全國均值。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就業率的穩步提升。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基本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與此同時,按照新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度從3500元提至5000元,進一步推動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據悉,今年1-9月,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為7981億元,同比下降29.7%。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劉瀚琳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