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楠CEO張楠賡的創業觀:做困難的事 不做替代品
每當提起中國的區塊鏈產業時,張楠賡或者說“南瓜張”都是一個無法被繞過的名字。“南瓜張”張楠賡是嘉楠創始人,張楠賡1983年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路設計專業畢業。
張楠賡并不像是一個典型的80后,一張年輕的面孔和頭頂間雜的白發反映了創業者常有的疲憊。談及自己的創業初衷,他坦言,“我喜歡折騰新鮮事。相比追隨別人做已經很成熟的事情,我個人更愿意做出一些新的探索。”張楠賡十分篤定。
北航計算機本科畢業后,張楠賡有過一段在事業單位做“螺絲釘”的時光,每每回想起這段經歷,張楠賡會覺得唏噓不已。
彼時,他還是航天科工集團的一名技術人員,這段服務期培養了他對技術一絲不茍,對工作認真負責的航天人精神。
三年后,他沒有走大多數同事選擇的路,而是回校繼續深造,理由是“我希望每天都能有新的東西出現,做更有挑戰性的事情”。
張楠賡第一次接觸比特幣是在2011年左右,當時的他認真鉆研了一個晚上,就對它產生了興趣,當時比特幣有很多信徒,起初覺得比特幣有5%可能性來改變世界,直到2015年,區塊鏈概念變得普及,心中這個概率上升至15% 。
轉折點發生在2012年6月,彼時美國一個開發比特幣挖礦機的機構“蝴蝶實驗室”聲稱,他們準備研發一種功能遠勝過當時水平的集成電路式(ASIC)礦機。
從設計上來說,ASIC相比FPGA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優勢。如果研制成功,蝴蝶實驗室很可能將掌控比特幣世界超51%的算力,也意味著該機構可以對比特幣的區塊進行篡改,幾近擁有完全掌控權。
為避免比特幣被蝴蝶實驗室壟斷,“南瓜張”張楠賡和“烤貓”蔣信予先后宣布制造ASIC礦機的計劃。最終“南瓜張”帶來了世界上第一臺ASIC礦機,他將其命名為“Avalon阿瓦隆”。
當年,Avalon極度受人追捧,一臺Avalon礦機現貨,最高曾被炒到40萬人民幣,市面上一機難求。
但當時的張楠賡非常低調,人們不知道張楠賡是誰,只能根據張楠賡在Bitcointalk論壇上注冊的ID——ngzhang,將這個中國最早的礦機研發者稱之為南瓜張。
市場也有漫長熊市的時候,最艱難的時候,人們所熟悉的龍礦礦機、花園礦機、氪能礦機、宙斯礦機、西部礦機,甚至著名的烤貓礦機也都消失了。
張楠賡說,礦機行業就是寡頭壟斷狀態,就那么幾家,嘉楠的定位是一家做技術,做計算的公司,嘉楠不是一個比特幣公司,也不是一個區塊鏈公司。
2019年7月20日,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的日子,張楠賡這一天還發表了一封內部信,張楠賡向所有為探月工程做出貢獻的先驅致敬,并號召所有員工做數字世界的探險者,通過智能計算改善人類生活。
張楠賡引用過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一句話,“我們決定在這個十年登月和做相關的事,不是因為他們簡單,而是因為他們困難”。
在這封信中,張楠賡說,九敗一勝是探險的真貌。在抵達終點之前,它通常包含著日復一日的計算,試驗失敗的沮喪,以及成功時旁人不解的興奮。硅與數字世界的探險同樣如此。而作為數字新世界的底層架構,芯片產業正步入智能計算時代。嘉楠將通過智能計算改善人類的生活,這是正在悄然發生的產業革命,也是我們的機遇所在。
“作為從事自主超算芯片研發、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的公司,嘉楠致力于通過智能計算改善人類生活。我們立足AI和Blockchain產業生態,在區塊鏈、高性能計算、芯片研發設計和上層AI應用研發擁有豐富的業務經驗。我們為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提供涵蓋芯片、模組和產品的整體智能解決方案,讓企業服務與用戶更近,并推動商業資源高效合理分配,讓更多人和企業享受智能化數字經濟紅利。”
張楠賡對員工說,數字世界的未來將是一個嶄新的硅基文明,而嘉楠已經成為這場探險的領跑者之一。“前路依然漫長,請保持足夠的技術自信與敬畏之心,因為你們不僅是一名嘉楠人,更是一名探索數字世界未來的探險家,因為我們選擇去月球。”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