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觀念開放是單身的主要原因?
[導讀]單身男女在全世界人群的比例在逐漸升高,單身的原因有很多,有自身問題也有客觀問題。單身男女們為什么遲遲等不來自己的真命伴侶?據調查,越來越開放的性觀念或許是主因。
性觀念開放是男女單身的主因
張某某,一個事業小有所成的70后,時常背著一個 阿瑪尼的男包,工作太累了就想著去香港度假的男子。初戀至今,“女朋友”走馬燈一般更換。每天下班先回家睡覺,然后夜間10點準時等來一群單身朋友的電話,到昆都、翠湖尋找“獵物”。
深夜,從燈紅酒綠之所帶一名有眼緣的女性朋友回家,或者開房。“從來不接吻!”這是他所謂的對愛忠貞的習慣。
他快樂嗎?“其實傷害別人的同時,傷自己最深!”這是他對自己這種狀態無奈的評價。
“未婚人士享受已婚待遇!”一句玩笑,內涵深刻。白天,忘我地投入工作,入夜,轉身成為單身貴族,享受生活和性的雙重自由。昆明,多少男女正越來越遠離婚姻?
2011年7月19日,在廣東省婦聯舉辦的“華人社會和諧家庭論壇暨第九屆全國家庭問題學術研討會”上,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陳亞亞在其論文《都市單身女性生存狀態考察》中指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四次單身浪潮已經出現,主動“奔單”者明顯增多,而其中性觀念的開放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這不禁讓人懷疑,“第四次單身潮”是否真的來臨。
性觀念開放是男女單身的主因
單身女:現實比感情重要
中國內地曾經出現過幾次單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響所致;20世紀70年代末,知青為了返城紛紛離婚,引發了第二次單身潮;20世紀9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引發傳統家庭觀念的轉變,第三次單身浪潮來臨;到了20世紀末,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女性自主意識的提升,第四次單身浪潮逐漸顯現,如今,這種浪潮更明顯了。
“從上世紀50年代第一次‘單身潮’至今,這股風潮幾乎每20年就會爆發一次。”昆明市社會科學院所長高軍注意到,過去的“單身潮”總是在一個特殊的社會背景下階段性地爆發,但這次的單身潮則可能持續更久的時間,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單身的行列。
與以往不同,此次單身潮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經濟實力的白領階層,女性尤多,這一人群的擇偶觀、婚姻觀、家庭觀已發生變化,可以為了享受生活而主動選擇單身。
“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認為結婚并不是生活唯一的選擇,可以有婚姻,但婚姻不是必需品,如果不合適,單身會比結婚更好。”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們不斷接受著外來的新事物,在開放的同時卻日漸自我封閉。尤其是工作壓力大、學歷高的白領群體,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去考慮擇偶問題,女性更甚。
現代型社會的一個特點是“快餐化”,而快餐化的一個特征就是浮躁,每一個人交往的圈子都很大,每天都在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但對每一個人都缺乏必要的耐心,總是目標明確地快速選擇交往對象,缺乏足夠能培養出感情的耐心。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