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每天有7.5個戶籍居民被確診為大腸癌
廣州市每天有7.5個戶籍居民被確診為大腸癌,大腸癌已成為廣州居民第二殺手。記者昨天從廣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了解到,從2015年起廣州將對50-74歲常住人口開展大腸癌篩查,在2015年度重點篩查65-74歲常住人口,而在2016-2017年度重點篩查50-64歲常住人口。篩查以大腸癌風險評估問卷和免疫法糞便潛血試驗結合的初篩,初篩陽性人群再進一步進行腸鏡檢查確診。
每天有7.5個戶籍居民被確診大腸癌
“你是否經(jīng)常便秘?腹瀉?曾經(jīng)有過黏液血便?你的一級親屬中是否有大腸癌患者?還是你本身有過癌史?過去的20年是否有過重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如果有,那么請注意了,也許大腸癌正悄悄地逼近你,而你卻毫不知情。”這是此次篩查工作的宣傳語。
據(jù)廣州市疾控中心透露,廣州市是全國大腸癌的高發(fā)區(qū),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廣州市腫瘤監(jiān)測資料顯示,廣州市大腸癌粗發(fā)病率已達34/10萬,十年間發(fā)病率上升了50%,每年的增幅為3.63%,而排位也超過肝癌排在惡性腫瘤第二位,成為廣州市居民癌癥第二號殺手。每天,廣州市有7.5個戶籍居民被確診為大腸癌,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jīng)濟負擔和精神負擔。
臨床發(fā)現(xiàn)多是中晚期占到90%以上
專家指出:“大腸癌早期常常無癥狀,臨床發(fā)現(xiàn)的大腸癌患者,約有6%為早期,50%為中期,44%為晚期。而中晚期治療效果差,生存率低,有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大腸癌術后5年生存率為68%,而有遠處轉移者僅為10%,而早期大腸癌生存率可達90%以上。”盡管目前治療方法在進步,卻仍有40%-50%的患者從無癥狀的大腸癌惡化為轉移性大腸癌,最終致命。
篩查可降低大腸癌發(fā)病率76%-90%
大腸癌被認為是全身各系統(tǒng)中最可預防的腫瘤之一。大腸癌是一個多步驟、多階段、多基因參與的過程。除1%~5%的大腸癌為遺傳性惡性腫瘤外,其余大部分為散發(fā)性,機會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至少可以解釋70%的散發(fā)性大腸癌。散發(fā)性大腸癌的癌變過程多遵循腺瘤-癌的演變順序,由腺瘤發(fā)展為大腸癌平均需7—15年,為大腸癌的發(fā)現(xiàn)和治療提供了契機。大量研究顯示,通過大腸癌篩查,將可能轉化為腸癌的腺瘤切除,可降低大腸癌的發(fā)病率76%-90%。
越秀區(qū)大腸癌篩查試點效果明顯
從2011年在越秀區(qū)試點的“大腸癌早診早治項目”覆蓋人群為40-74歲廣州市常住人口(包括本市戶籍或本市住滿6個月及以上的非本市戶籍),全市已累計為6.5萬符合條件的居民免費提供大腸癌篩查服務,共發(fā)現(xiàn)大腸癌高危對象5321人,其中有2818人接受腸鏡檢查,共檢出大腸癌21例,其中早、中、晚期分別占62%、28%、10%,癌前病變(腺瘤)364例,以及息肉等病變共807例,早期診斷(早期癌癥和癌前病變)率達97%,從而在遠期有效地降低大腸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
2015年全市啟動大腸癌篩查工作
預計2015年廣州市政府會對全廣州市50-74歲常住人口開展篩查。初步安排為:2015年度重點篩查65-74歲常住人口,預計可為9.8萬人篩查;2016-2017年度重點篩查50-64歲常住人口,預計可以為12.8萬人篩查。篩查方案:大腸癌風險評估問卷和免疫法糞便潛血試驗結合的初篩,初篩陽性人群再進一步進行腸鏡檢查確診。
煎 炸 熏 烤 腌五種食物少吃
有專家認為,“大腸癌的預防靠篩查,也要自身的積極預防。”大腸癌作為一種消化道疾病,其發(fā)病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或者煎、炸、熏、烤、腌制等在制作過程中產生大量的致癌物的食物,加上精神緊張、壓力過大、運動減少,都是導致癌癥發(fā)生的高危因素。
所以,專家們建議1.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煎、炸、熏、烤、腌制等食物。2.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雜糧等。3.多運動,保持每日大約20~30分鐘的中度日常運動。4.補充充足的水分,建議晨起喝一大杯開水。5.如果有家族性多發(fā)性大腸息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及早檢查治療,及時摘除良性腺瘤和腸息肉。
培養(yǎng)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規(guī)律,定時篩查,有狀況及時就醫(yī),提高對大腸癌的警惕,將大腸癌扼殺于萌芽之中。
高危標準
(符合以下1-4項任意一項或以上)
●一級親屬患腸癌史
●本人有癌癥史或腸息肉史
●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慢性腹瀉史、慢性便秘史、黏液血便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不良生活事件史
●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