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區前照磨村:打造人居環境整治“樣板村”
施工后的村委會廣場
施工后的村輔路
日前,走進衡水市冀州區小寨鄉前照磨村,南北走向的街道筆直寬暢,兩旁的垃圾回收箱排列有序,精心繪制的文化墻醒目鮮艷,偌大的村民文化廣場上,幾十名廣場舞愛好者正伴著音樂翩翩起舞……“村里這幾年人居環境越來越美,風氣越來越好啦,現在俺們的幸福感一點也不比城里人差呢!”談到村里這些年的可喜變化,村民郭老漢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
然而在多年前,前照磨村因歷史欠賬原因,村容村貌十分破舊,還是個遠近有名的“破村”。去年以來,新上任的村兩委班子不等不靠、扎實苦干,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升農村宜居水平和百姓幸福指數,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讓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前照磨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樣板村”。
打破思想牢籠,靠“新班子”改變“舊面貌”。去年在農村兩委換屆中,為使該村換出新班子、換出新氣象,小寨鄉黨委經過群眾推薦、組織考察等程序,邀請該村在外經商成功人員郭懷旺參選該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郭懷旺上任以后,親自走訪了該村所有的農戶,與兩委干部共同討論該村的發展思路,大家一致認為,要加快該村的發展,必須先從干部群眾的精神面貌抓起。而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引爆點”就是要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該村“臟亂差”的面貌,下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將多年來的環境衛生“欠賬”還掉,從而提振全村干部群眾的“精氣神”,摘掉“落后村”的帽子,帶動各項工作向好村全面看齊。為此,該村精心制定了“五年規劃”,提出三年內要把前照磨村建設成為全鄉環境最優美的美麗鄉村。
突破條件瓶頸,用“新辦法”破解“老問題”。前照磨村班子認識到,要彌補多年的欠賬,徹底改變該村的面貌,不僅要有強烈的愿望,還要靠實實在在的投資才行。而該村集體收入微乎其微,難以承擔巨大的開銷,首要任務是千方百計籌集資金。為此,該村兩委班子創新思路,開源節流上下起了“四部活棋”,累計湊集資金近30萬元。努力開源“掙”。村班子結合村情實際對村內的承包地重新分包,同時對澆地機井的各項收入建立起賬簿。干部群眾“捐”。村支書郭懷旺帶頭為該村墊資4.9萬余元,支持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他的帶領下,該村在外人員20余人共捐款1.8萬元。變廢為寶“省”。為了最大程度的節約資金,該村將無人使用的廢舊壓力罐改裝成了可以澆地、澆樹的灑水車,節約資金約5000元;從農戶中借到電焊機、切割機等設備,新建了約50平米的大隊庫房,節約資金約1萬元;將戶內廢棄鋼管收集起來,焊接成了村大隊大門,節約資金約2000元;動員群眾,將廢棄的“半頭磚”捐獻出來,村委會用這些磚改造了4間田間井屋,節約資金約5000元;廣場建設時,因無力購買廣場用座椅,該村收集了各戶的閑散磨盤,改造加工成了8個座椅,節約資金約2000元。一事一議“籌”。今年為支持該村發展,鄉政府給予該村一事一議項目,用于該村道路硬化等工程。
挖掘群眾潛能,變“小動作”為“大決戰”。前照磨村班子認識到,只有調動起全體村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建設,才能最大程度的節約資金支出,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為此,該村首先在顯要位置建設了約30平米的“樣板路”,帶領全村廣大群眾前來參觀,讓村民切身感受到建設后的巨大變化,從而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參與建設的熱情。一時間,廣大村民紛紛加入到人居環境整治的熱潮中來,先后高標準完成了村民文化活動廣場建設、村莊綠化以及小街小巷硬化改造等多項工程,群眾累計出工960余人次,節約工費達7.6萬元。
現如今,前照磨村人居環境優美宜居,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節節攀升,廣大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擁護新上任的村兩委班子,村里的民風也越來越淳樸了,前照磨村正在鄉村振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樊加偉 楊杰)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