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蔡英文手法變“獨”性卻未變
蔡英文近期考慮將出席今年“雙十”大典,發言人鄭運鵬更呼應“一直在捍衛‘中華’”。
其實,對于長期否定“中華”的蔡英文與而言,這只是當做選戰策略的運用而已,而非線的調整,因為其“”本質未變,且朝野和解、操弄民粹的打選戰一貫手法也未變。
先說蔡英文高倡要揚棄“區分敵我”及盼能打破藍綠對立,朝野和解,故而愿出席今年“雙十”大典。如果真是這樣,當然是全民求之不得,馬也無法的事。然而,為何重返執政7年多來,一再呼吁藍綠和解對話,蔡英文身為最大在野黨的黨,卻總是對話且出席每年的“雙十”典禮,而且毫無原則地操弄民粹、渲染對立、擴大分歧、為反對而反對,以斗倒再重返執政為目標?
顯而易見,蔡英文此番一連串高倡終結藍綠對立、邁向朝野和解,及愿出席“雙十”大典之,有三大原因考量:一是自忖“”已勝券在握,為表示風度與包容,也為將來勝選上臺后“概括承受”馬主政時期的部分政策預留回旋空間,故有此惺惺作態。二是蔡英文研判2016年的“二合一”選舉,除要確保她當選“總統”、要贏得漂亮外,還要追求席次能在“立院”過半,邁向“全面執政”,故而愿出席“雙十”大典,體現“認同中華”,意圖爭取向中間選民靠攏,讓其選票極大化。三是在“習奧會”9月下旬舉行前,藉此向美國和中國,會“遵守中華體制”,不再走“急獨”線,避免美國、中國聯手向蔡英文施壓。
然而,蔡英文7年多來及馬的藍綠和解,反對與對抗到底,其目的即在于扳倒執政,故而其現在呼吁團結和解,絕非慈悲為懷,實乃選戰的策略運用的“變身”手段。因此,參加“雙十”大典,蔡絕非“捍衛中華”,只是權宜之計罷了。由于蔡不采納“凍結”“黨綱”之,其競選之兩岸論述“維持兩岸現狀”及“遵守中華體制”,仍植基于1999年“前途決議文”,充其量只驗證蔡與實際上是“借殼上市”——“中華”的外衣,包藏“”的本質與核心。
正因如此,吾人蔡英文與的“捍衛中華”之舉,勿流于僅口頭說說,卻貽人“平時不、臨時抱佛腳”之質疑,應該展現具體行動來證明其言行如一的誠意與決心:一是落或廢“黨綱”,用以體現一旦上臺執政,既不會走“急獨”線,也不會走“和平”或“柔性”的線;二是公開宣示承認并接受“九二共識”,以作為她所謂的“維持兩岸現狀”主張之基礎;三是不再杯葛甚至要加緊在“立院”推動已簽署之各項協議能夠及早備查生效,并且促使相關的兩岸法案能盡速審議通過,用以體現團結和解的誠意。(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淡江大學所教授潘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