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應急“2019保平安”監管執法專項行動 檢查細到一個螺栓都不放過

8月13日,執法人員對成都一家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開展現場檢查。 本報記者 李向雨 攝

實
對企業進行全面“體檢”,不能是“插花式”的,想到哪兒查到哪兒,省應急管理廳制定了檢查清單范本,要求對照清單逐項檢查,確保檢查的“實”
細
一些企業自己未能察覺的隱患,在執法檢查中被發現,因為每個執法人員都拿著“放大鏡”在看問題,一個螺絲、一個章、一個字都不放過,確保檢查不留死角
嚴
專項執法行動開展兩個多月,共檢查企業1680家次,發現一般隱患12317項,立案處罰745起,責令停產停業52家
焦點
8月14日,位于德陽市羅江區的四川金路樹脂有限公司(下稱“金路樹脂”)廠房內,機器聲轟鳴,幾名執法人員與兩名專家穿梭在密布的管道中,進行安全檢查。
檢查很細,細到一個螺栓都不放過!“這個盲板上的螺栓只擰了一半,螺桿未按規定超出螺母。”執法人員指出問題,“如果管道內液體壓力大了,盲板被沖開就會傷到人。”
像這樣的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活動,目前正在我省各地開展。當前,我省安全事故呈現高發態勢,煤礦、危化、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隱患突出,特別是煤礦領域,今年1月至7月事故起數全國最多,形勢嚴峻。鑒于此,省應急管理廳從5月底啟動應急“2019保平安”監管執法專項行動。“要充分發揮監管執法在應急管理中的‘尖刀’和‘拳頭’作用,全面出擊、全場緊逼,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省應急管理廳廳長段毅君表示。
8月中旬,記者現場直擊了兩場執法行動。
本報記者 任鴻
一次全面的“體檢”
從安全資金投入到隱患排查治理,執法隊伍對照清單檢查上百項內容,并為企業梳理出問題清單
在對金路樹脂的檢查過程中,10名執法人員分為現場組和資料組分頭行動,重點檢查主要負責人履行安全職責、安全資金投入、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教育培訓、隱患排查治理、安全設備設施及重大危險源管理、應急管理工作以及危化企業現場專項檢查等內容。
“這些內容覆蓋了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旨在對企業進行全面‘體檢’。”省安全生產監察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省應急管理廳制定了檢查清單范本,要求執法隊伍對照清單對企業進行執法檢查。
記者在金路樹脂看到,資料檢查組的執法人員一手翻著資料,一手在檢查清單的備注一欄記錄檢查的過程以及結果。
“根據檢查重點,我們的綜合資料檢查清單梳理了126項具體檢查內容,現場檢查清單也羅列了51項檢查內容。”執法組副組長、德陽市應急管理局執法支隊隊長謝虎介紹,“安全生產工作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要對企業進行全面的檢查,執法檢查工作就不能是‘插花式’的,想到哪兒查到哪兒。對照清單逐項檢查才能確保檢查的‘實’”。
在檢查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時,執法人員要求企業同時提供日常工作臺賬。“資料的檢查并非只是看‘有沒有’制度,而是看‘有沒有落實’,要將臺賬和制度對應起來看相關制度落實情況。”該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檢查之后,執法人員給企業梳理出問題清單,要求企業制定整治清單,及時整改到位。
“行政執法不等于行政處罰,最終目的是督促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將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將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省應急管理廳上述負責人介紹,截至8月初,全省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已聘請專家795人次參與到專項執法行動中,為企業安全生產情況“把脈”,具體“診斷”情況都將載入“一企一冊”,讓監管部門“心中有數”。
一番細致的檢查
事故發生的原因往往是“極端”小事,執法人員檢查的視角也必須“極端”細致,一個章、一個字都不能逃過“法眼”
在金路樹脂,剛走出會議室,執法人員就抓了個不安全的“現行”——兩輛正在充裝液堿的危化車輛停在斜坡上,而司機不在駕駛室。“萬一溜車怎么辦?建議用三角形的木楔將車輪固定住。”執法人員指出問題。“我們自查都沒注意到。”一旁的化工廠工作人員趕緊拿筆記錄。
“在一個環境待久了,很容易‘審美疲勞’。就像你難以感受到自家的‘美’或‘亂’,到其他家去看,就會有直觀的感受。”參與執法的專家一句話道出了執法檢查的細,“一些企業自己未能察覺的隱患,在執法檢查中卻是‘一目了然’,因為每個執法人員都拿著‘放大鏡’在看問題。”
“放大鏡”下,一個章、一個字都未能逃過“法眼”。
資料組在對金路樹脂進行安全生產績效考核制度落實情況抽查時發現,有一張獎懲臺賬沒有蓋章。“請把涉及的員工工資底單拿過來,看看和這些臺賬是否吻合。”執法人員提出進一步檢查要求。如此檢查不留死角,最終,執法人員給企業指出了14項隱患。
8月12日至13日,成都市應急管理局、蒲江縣應急管理局執法人員與3名專家,對蒲江縣一家食品加工企業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中,執法人員在眾多資料里挑出一個字。“公司錯用了‘受限空間’一詞,正確說法應該是‘有限空間’。”該專家直言不諱,“這些資料可能是企業從網上復制的,網上的東西可以借鑒,但借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而不是應付檢查。”
不僅是看文件的資料組,看車間的現場組也十分“把細”。
8月13日上午,在蒲江縣這家食品加工企業污水處理車間外墻上,記者看到,有限空間的辨識牌和注意事項牌很是醒目,但專家還是在中間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辨識牌只提到了一氧化碳,未提及也可能造成危險的二氧化碳;注意事項中沒有明確操作流程和應急處置措施。
察覺到企業對有限空間的管理流于形式,在場的專家補充問道:“公司有氣體濃度檢測儀器嗎?”企業工作人員回答“沒有”,并解釋說:“這池子建廠以來還沒下去過。”“誰能保證下去的時候不出事呢?”專家反駁道:“事故發生的原因往往是‘極端’小事,所以我們檢查的視角也必須‘極端’細致。”
一把嚴格的戒尺
提出“七個一律”要求,包括“凡是發現重大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一律公開曝光”等
8月13日下午,上述蒲江縣食品加工企業負責人坐在執法檢查人員對面,度過了“煎熬”的時光——該企業被查出有21個問題和6項安全隱患。
針對這樣的情況,執法組負責人、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基礎管理處副處長王瓊言辭嚴厲:“車間應急照明都缺失,企業平時安全巡查工作到底做了些什么?你們可能覺得查出來的問題看上去都是些‘小事’,希望我們‘小事化無’,放你們一馬。但安全生產工作哪里有大事小事之分?小事往往也會釀大禍。”宣讀完檢查情況,王瓊建議企業即刻召開員工大會,分析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各員工到底應該如何擔起自己的安全生產責任。
“嚴格”的氣氛貫穿執法始終。記者看到,每次執法,執法人員都會隨機抽取企業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閉卷考試;現場發現問題后,執法人員有時也會直接“質問”現場的工作人員。
此次專項行動還提出“七個一律”要求,其中包括“凡是發現重大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一律公開曝光”“凡是重大安全隱患不按照要求整改的,一律停產整頓”。近日,省應急管理廳通報了16起煤礦重大違法違規案例。今年以來,全省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已責令停產整頓16礦次,約談煤礦企業45次、煤礦企業管理人員171人次、地方政府或監管部門1次,始終保持執法的高壓態勢,在煤礦行業領域形成強有力的震懾。
“嚴厲不是為了為難誰,而是希望被檢查者內心能有所觸動,真正明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與嚴肅性。”省安全生產監察執法總隊總隊長柴治強說。
不僅針對企業,記者發現,這次檢查的“嚴”也是對執法本身的要求。
為保證執法的規范、公正,此次檢查的對象均為“雙隨機”公開選取。在檢查開始之前,每名執法人員都要簽署廉潔承諾書,現場檢查記錄都是當場打印、當場確認,所有檢查人員都要簽字,一點也做不了假。
“我們力爭把每一個案件辦成‘鐵案’。”柴治強介紹,專項執法行動開展兩個多月,共檢查企業1680家次,發現一般隱患12317項、重大隱患91項,立案處罰745起,罰款2045.1萬元,責令停產停業52家。下一步,全省應急管理部門將持續發力,盯緊盯死重點企業、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