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上市房企財報測評:5房企有息負債均超2000億
作為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不少人說過做房地產做到最后就是做金融。金融杠桿,成為許多房企規模爆發的利器;但一旦出現資金鏈緊張,則會讓企業深陷泥潭,甚至不得不斷臂求生。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挑選50家規模上市房企的有息負債、凈負債率、手持現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等指標為調研對象,揭示地產行業在財務及風險控制上的變化趨勢。截至上半年底,其中42家頭部房企的有息負債已經高達4.6萬億,每年光利息就得還上幾千億。如泰禾集團等少數企業,就出現資金鏈緊繃而被迫拋售項目的情況。
5家房企有息負債均超2000億
某種意義上說,把握好規模和負債的平衡,是企業的一項終極課題。一方面,融資政策從緊,市場景氣程度下降,房企的資金鏈將面臨考驗;另一方面,市場調整期到來,企業迎來“彎道超車”時機。
在房企負債表中,房企的總負債中包含預收的購房款,并不能直接體現企業的負債情況。值得深究的是房企的有息負債,即企業負債當中需要支付利息的債務,更能體現房企真實的負債水平。
據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統計,已公布的42家上市房企有息負債規模高達46207.84億。即便按照7%的平均融資成本來計算,每年要還的利息就超過3000億。
其中恒大、碧桂園、融創、保利、萬科5家房企的有息負債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恒大以超8000億元的負債位居榜單之首。不過截至今年6月底,恒大手持現金達到2880億元是房企中最多的,凈利潤也是房企中最高。同時恒大超過3億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也在房企中位列第一。按照恒大的說法,充足的營運資金保證了該集團的正常營運。
北大資源、泰禾凈負債率超200%
凈負債率是反映資產結構的指標,更能衡量房企的真實負債壓力和杠桿水平。據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統計,45家對外公布的房企中,北大資源、泰禾、融創、富力以超200%的凈負債率位居此次榜單前四。
研究員了解到,以“院子系”產品而知名的泰禾集團,已經深陷資金鏈危機近兩年時間。由于短期需要償還的債務過高,首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不足,今年已經多次“賣子求生”,但依然難以避免出現高管出走的情況,平均融資成本也高達9.3%。
此外,華發、佳兆業、中南建設、綠地、恒大、金融街等11家房企的凈負債率在100%-200%(不包含)之間;而華潤、萬科2家房企的凈負債率低于50%。
房企間平均融資成本差了不止一倍
土地價格穩定,建造成本固定,融資成本反而最大程度決定房企的盈利能力。同樣的拿地策略和建造標準,倘若兩家房企的融資成本差了一倍,就是利潤差的最大來源。研究員發現,在此次研究的上市房企中,部分房企平均融資成本高達10%,有些房企融資成本卻低于5%。
先做大規模,搶占市場,再進行財務優化,似乎成為新晉房企彎道超車的路徑。比如中梁控股,三年時間銷售金額從百億躍升至千億,在這背后,不外乎高頻拿地以及高周轉。上半年負債總額達1184.24億元,現金流過多依賴信貸、信托等間接融資渠道,10%的融資成本也遠高于業內平均水平。
研究成果顯示,融資成本較高,位于7%-10%之間的房企有13家,包括當代、泰禾、佳兆業、恒大、雅居樂、時代、奧園等,占比34.2%;而融資成本低于5%的有8家,包括保利、金茂、招商、金地、龍湖、華潤、中海等。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發現,房企融資成本呈現分化趨勢,一是擁有國企和央企背景的房企,在融資渠道和融資成本上具有天然的優勢,融資成本普遍在4%-5%之間。二是與房企規模也有著密切關系,全國性布局的頭部房企融資成本普遍不高。從趨勢來看,融資問題將困擾著中型房企,尤其正在“彎道超車”的中型房企。
48家房企手持“現金”近2.5萬億
即便負債較高,但如果房企手中持有的現金足夠償還短期貸款,則危機不大。據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統計,48家上市房企總計持有現金24524億元。當然,這些企業的有息負債接近5萬億元。房企這些現金除了用于買地等開銷,不少還需用于還債。
“現金為王”的前五名依然是恒大、碧桂園、萬科、融創、保利,手持現金均超過千億。這5家房企現金總額超9100億,甚至超過了榜單第6名至第20名的總和。
手持“現金”500億-1000億(不包含)的有9家,占比18.7%;300億-500億(不包含)的有14家,占比29.1%;300億-100億(不包含)的有以下的有17家,占比35.4%;100億以下的有3家,占比6.25%。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透過今年半年報發現,相較于此前的瘋狂擴張,如今很多房企已經開始把資金安全放在首位,持有現金整體呈現了增長態勢。
策劃:林廣 牽頭人:王艷玲
研究員:王艷玲 林廣 伊曉霞 邱永芬 李美鈺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規模上市房企研究課題組 出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