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公布第二批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典型案例
3月22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第二批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典型案例。
據悉,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等五部門《關于聯合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的通知》要求,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省農業農村廳等六部門于2020年10月起在全省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并于2月26日發布了第一批典型案例。時隔近一月,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再次發布三個典型案例,加大典型案件曝光力度,有效震懾違法犯罪行為。第二批典型案例如下。
一、威海鄭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摻假摻雜食品案。山東省威海市市場監管局對位于威海市文登區宋村鎮的威海鄭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發現當事人生產經營的“白菜肉餃子”等6種速凍水餃的外包裝標簽配料均標注有豬肉或牛肉,而實際未添加豬肉或牛肉,而是添加了“豬骨香膏”或“牛骨香膏”等成分,涉案產品銷售金額超過5萬元。因涉嫌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罪,2021年3月,威海市市場監管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已立案調查處理。
二、山東金收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標注虛假生產日期的食品案。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市場監管局在對該區城鄉接合部山東金收源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當事人生產的“皓園”牌大刀腰片(冷凍豬腰)標注虛假生產日期。2021年1月,長清區市場監管局作出罰款6.9萬元的行政處罰。
三、臨沂市羅莊區張玉貞熟食店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案。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臨沂市羅莊區城鄉接合部的張玉貞熟食店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當事人現場制售的豬頭肉(熟)亞硝酸鹽項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2021年1月,羅莊區市場監管局作出罰沒款合計3.06萬元的行政處罰。(齊桂榕)
- 標簽:檢閱進行曲簡譜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