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自帶三個消炎穴,沒事多艾灸,疾病炎癥都不見!
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道醫課堂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醫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古之道醫者,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公眾號
說起炎癥,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有了炎癥就需要用抗生素。真的是這樣嗎?抗生素并非萬能藥,遇到頭痛腦熱、感冒咳嗽,就覺得是有炎癥了,需要吃抗生素。殊不知越吃身體抵抗力越差。
其實人體自帶三大消炎穴,可以減輕腎經,脾經和膽經的炎,沒事時按揉或艾灸它們,既消炎又健康無副作用。
有炎癥吃抗生素就行?錯!
炎癥,是西醫學概念,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發炎”,是機體對于刺激的一種防御反應,就是身體血管內的白細胞跑到血管外面的組織里來殺滅或清除一些異物。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炎癥分為兩種:
1、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癥,感染性炎癥如果白細胞要清除的對象是細菌、病毒,這個炎癥就叫感染性炎癥,這時可以用抗生素消除炎癥。
感染性炎癥的過程可得簡略通俗地分為紅腫、化膿、吸收、修復。大部分的感染性炎癥不需要藥物,也能夠自愈。
剛開始,人體發現細菌、病毒或一些異物非正常組織,血管就會擴張,這樣血管內的白細胞才可以出來殺死細菌病毒。如果這個時候有抗生素,把細菌病毒殺死了,當然病有可能好了。
但為什么有時候又變為慢性炎癥,沒好徹底呢?
另外如局部是瘀堵的,藥物也不容易過來,大多數藥物也是需要血管運輸的,這樣抗生素也就不容易過來。因此抗生素并不能消除所有炎癥。
2、非感染性炎癥,并非所有的炎癥反應都得針對細菌或病毒,由于物理(如寒邪)、化學等因素導致人體產生“滲出、壞死和增生”等的炎癥反應,就叫非感染性炎癥。
比如,關節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沒有細菌、病毒感染,可想而知,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藥是無效的,用了也是白用!
哪些情況不用抗生素
1
普通感冒
即上呼吸道感染,通常表現為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70%~80%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這是一種自限性病癥,即使不做任何調理,大部分人一周后也能好,因此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如果實在難受,選用一些緩解癥狀的藥物就可以了。抗生素對病毒是無效的,除非明確合并了細菌感染,才能使用抗生素。此外,下次感冒不可使用上次剩下的藥,因為感染的細菌很可能不是同一類。
2
慢性咽炎
有些患者覺得咽炎是炎癥,理所當然地認為消炎就該用抗生素。
其實,慢性咽炎并沒有細菌感染,濫服抗生素對于慢性咽炎有害無益,可能導致咽喉部正常菌群失調,引起二重感染。
3
非感染性腹瀉
因飲食不當、不良刺激、過敏等原因導致的腹瀉及病毒性腹瀉,因沒有細菌感染,不適合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非但無效,還可能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加重腹瀉。
4
胃炎
食用粗糙食物、飲酒、服用藥物造成的胃炎,因沒有細菌感染,抗生素無效。一旦胃部不舒服,應明確病因,對癥調理。
然而長期大劑量的使用抗生素,還會使大量有害細菌的耐藥性顯著增加,導致一般或高效藥物無法治愈。所以在不需要抗生素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敬而遠之”吧。
怎么對付炎癥?艾灸效果明顯
中醫認為:身體局部的紅、腫、熱、痛,以及功能障礙,都是經絡不通導致的。“經絡調達,百病不生”。
艾灸之所以對炎癥有效,與它的三大功效密切相關:祛瘀化濁、溫陽利濕、補益氣血,滋陰。
艾熱進入人體后,隨氣血循環,也具有自動找水、并祛除濕氣的作用,遇到人體某個部位的濕氣、寒氣,它會慢慢將濕寒之氣逼出體外,這就是為什么艾灸的消炎效果是任何中西藥不可比擬的。
1
溫陽利濕可調炎癥
炎癥反應,往往伴有局部水腫。正常情況下,身體有抑制炎癥的一套機制,可以讓炎癥自愈。比如,腎上腺可以分泌糖皮質激素,這是體內天然的最強大的消炎藥,能夠把水腫吸收掉。
但是,如果腎上腺分泌的皮質激素不夠,致使水液潴留,時間長了,它們就會成為痰飲,會反過來影響血液的達到和進一步的殺菌、修復。
這種情況最常見于陽虛之人。這屬于濕。痰飲是無法用消炎藥或抗生素解決問題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溫陽的東西,比如艾灸。從中醫角度來說,艾灸可以增加陽氣,氣化水濕;從西醫角度來說,艾灸可以促使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盡管消炎,并把水腫吸收掉。
還有,很多關節炎患者也會出現關節腫脹的情況,實際上就是局部水液積聚,此時艾灸也是為了溫陽利濕。
2
祛瘀化濁可調炎癥
有些炎癥病因在于寒濕內蘊,瘀血、痰濁等瘀積盆腔,導致局部血管瘀堵,血液循環緩慢。
這就造成兩個后果:
一是,血管內的白細胞不容易出來殺死細菌或病毒,細菌或病毒就會加快繁殖;
二是,瘀堵導致藥物也不容易過來,因為藥物也要血管運輸,就無法及時殺滅細菌或病毒。
中醫認為如果身體有瘀血、痰濁等阻滯血脈了,炎癥就不容易好,單用抗生素也好不了,這個時候會用活血化瘀、化痰利濕才有效。
中醫常用艾灸溫陽利濕。借助艾灸祛瘀化濁,將體內的痰濁和瘀血等都溶解減輕了,白細胞就能主動發揮作用,效果就出來了。
3
補益氣血、滋陰能調炎癥
與病菌作戰時,身體局部同樣會被“子彈炮灰”誤傷。血管、粘膜、局部的組織如果不修好,那么就會影響臟器的功能還會增加下一次感染的風險,就會變成反反復復的炎癥。
這種修復機能同樣是不能靠抗生素的,抗生素也沒有這個作用。
按中醫的觀點,一些氣血虛或精血不足的人,往往修復機能差,或者是因為身體本身缺少修復的原料。
像胃炎、慢性腎炎、慢性肝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往往都因為存在類似氣血不足的虛癥而導致不能修復的情況。
艾灸可以補益氣血,而且它不同于藥補食補,必須經由胃、脾、小腸共同作用才能吸收,而是直接作用于人體,效果百分百,不用打折扣!
此外,人體在與微生物戰斗的過程中,身體也消耗了營養物質、體液等,中醫稱為“久病傷陰”,人容易陰虛。這也是抗生素和消炎藥解決不了的問題!
艾灸三大消炎穴
灸三大消炎穴,從根上減輕炎癥,遠離抗生素。
實際上我們自身有極大的自愈潛能,而且在我們人體穴位中有三個很重要的消炎穴:照海,商丘,丘墟,可以減輕腎經,脾經和膽經的炎。
灸友們可長期在這幾個穴位艾灸,既消炎又健康無副作用。
1
腎經上的照海穴
照海穴位于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用兩手大拇指按摁住足部的照海穴,并閉著嘴,不要說話。每次3~5分鐘,一會兒,會感覺嘴里津液,慢慢吞咽下去,這樣幾次后,可去除不適。
咽喉部癢痛,有干燥熾熱感,老是感覺嗓子里有東西在那堵著,吐不出來又咽不下去,可是不影響吃飯,可能伴有干咳、干嘔的癥狀(該病癥在西醫上稱為“梅核氣”)。
照海穴是告別咽痛和失眠的強腎降火妙穴,常按照海穴或施灸,也可緩解部分胸悶、嗓子干痛、聲音嘶啞、慢性咽炎等癥狀,對肩周炎、失眠有輔助作用。
患有慢性咽炎的也應該常按此穴:慢性咽炎并非細菌感染,消炎藥物無法進入粘膜深層,殺死咽毒,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加速病情發展。因此,慢性咽炎越久越難治愈,但是可以通過常按此穴來緩解炎癥。
2
脾經上的商丘穴
商丘穴位于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商丘穴正好對應于足底反射區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區,因此可以調理各種炎癥。
脾經上的穴位都是幫助血液循環的,都能把新鮮血液引到病灶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減輕下身的各種炎癥。
主治:
1、消化系統問題:胃炎,腸炎,消化不良,便秘,痔瘡,黃疸。
2、運動系統問題:腓腸肌痙攣,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腳氣;
3、其它:小兒驚厥,百日咳,水腫。如患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氣血引下來。
3
膽經上的丘墟穴
丘墟穴位于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丘墟穴是膽經的原穴,正好對應足底反射區的上身淋巴反射區。
丘墟穴專門調理各種上火之癥,也就是西醫所說的發炎癥狀,比如牙痛發炎、眼睛紅腫發炎、嗓子發炎、咽喉腫痛,頭痛和乳房痛的炎癥,跟它就更有關系了。
綜上所述,“消炎藥”不要隨便吃,我們常說,防大于治。所以各位灸友們常按摩施灸人體重要的三大消炎穴,能夠有效減輕炎癥,減少抗生素的侵害。
,清軍大營的女囚,莫問天機下載,www.cn2che.com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8219.html- 標簽:,在家加工掙錢,硬著陸 軟著陸,瑞幸股價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人體自帶三個消炎穴,沒事多艾灸,疾病炎癥都不見!
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道醫課堂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醫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古之道…
-
大寒節氣過后,疏通這條經絡,受益一整年!
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道醫課堂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醫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古之道…
- 一入冬就咳個不停?一個穴位來幫你!
- 氣血不足的人多吃十二款補血養顏圣品, 女人的福音!
- 屢試不爽,兩個穴位治鼻炎!
- 高清動態圖:十四條經絡終于弄明白了!此文不收藏太可惜了!
- 它是“入春第一米” !養腎、祛濕、調脾胃,每天一把,延年益壽,補出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