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龍:網絡劇個性化表達空間大 是全世界未來大勢所趨
8月5日舉行的第26屆上海電視節評委見面會上,第26屆上海電視節評委會主席鄭曉龍表示,非常看好網絡播出的這種形式,將來一定會逐步取代現在的電視播出,成為全世界未來大勢所趨。
本屆電視節首次將“重點視頻網站首播電視劇”納入白玉蘭獎評選,因而網絡劇成為備受外界關注的話題。鄭曉龍談及入圍作品的整體情況時感慨,“中國電視劇今年入圍作品各有千秋,平均水平都在提高。今年網絡劇參與評選,這讓評判內容題材更豐富,整體水平都在提高,包括制作水平、題材樣式。”
今年入圍的網劇包括《慶余年》《破冰行動》《長安十二時辰》《鬢邊不是海棠紅》等,且在最佳美術、最佳攝影兩個獎項的入圍作品中,網絡劇的數量占據優勢。
鄭曉龍表示,近些年網絡劇創作表現出美學風格個性化的優勢。“一是因為網絡上內容量巨大,所以就允許更多的創作者在網絡上表現他們的個性,實踐他們的美學思考。還有技術上它可以承載的空間也更大,包括拍攝,比如最前沿的燈光技術,攝影技術,都給網絡劇的創作個性化帶來了非常多的可能,下一步5G技術也將被應用在其中。另外就是網絡劇的資金來源,變現方式比較多樣,比如說可以單片收費、會員收費等等,這也使網絡劇有更多的資金,去給這些想要表現個性的創作者空間。”
當前網絡劇因其節奏緊湊備受資金和年輕人追捧,正如上海電視節評委殷桃和何冰兩位演員所說,今天如果拒絕網絡劇的話,就跟拒絕手機、照相機、攝像機一樣,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時代的選擇。
至于未來會不會考慮拍網絡劇,鄭曉龍表示不知道,“我始終覺得,現在所謂的網劇和電視臺播出的劇,都是一般意義上的電視劇,只是播出平臺不同,但并沒有因為平臺不同,對制作產生新的不一樣,網絡劇的要求并沒有特別明確。現在所謂的網劇只是在網絡上放映,但仍然是電視劇,并沒有因技術原因帶來生產、觀看方式的改變。”
鄭曉龍所理解的網劇具體是指“超級網劇”,他表示,理想中的“超級網劇”,即更大制作、互動性強、根據觀眾需要迅速制作且多線頭多角度表現故事的網劇,但很遺憾,現在真正的網劇還沒出現。
但鄭曉龍透露,現在手上有個題材,和幾個平臺在談,已經有拍成“超級網劇”的想法。(繆璐 王笈)
- 標簽:生日菜譜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